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李萍

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241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气滞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时间以2023.10-2024.5为节点,以中风病气虚血瘀症患者为观察对象,80例采用任意选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中西医康复护理,并将两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患肢功能评分对比显示观察组更优,患者的负性情绪、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更好,均与对照组形成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 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到中风病气虚血瘀症患者当中,可以促使患者的受损功能得到恢复,还能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康复效果

正文


中风,即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多较为突然且存在较的风险性。发生中风后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进而影响患者的肢体和语言功能,往往患者的精神压力加大,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疏泄功能,引发疾病郁结影响病情康复临床对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通过情志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层面出发,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和运动功能训练,患者可通过学习训练重新获得自理能力,促使受损功能逐步恢复。进而抑制瘫痪肢体病理模式形成,避免肌腱挛缩和关节畸形,建立正常的生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10月至20245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选取60例,所有患者均为气虚血瘀证患者,符合中医诊断《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西医诊断《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且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存在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3—83岁间,均值为(62.23±1.38)。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54—82岁间,均值为(63.01±1.55)上综述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组后对比以上数据,差异P>0.05可进行实验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按照护理标准流程展开工作,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打消疑虑,淡化恐惧和悲观情绪,重拾康复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工作。2饮食护理:饮食方面应保持多样化,可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摄入。吃饭时不宜速度过快,每口量不能过大,进食后可轻拍患者背部数下,保持原体位30分钟后在躺下。(3)康复内容以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基础,耐心指导患者做好恢复训练并告知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等。并进行床上翻身练习、常规进食和衣服穿脱练习、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等,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要注意每个动作力求达到功能位,每次活动适度,预防肌肉损伤,并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

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1)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情绪状态,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精神安慰。由于中风疾病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在病症的影响下患者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可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做好情志护理,告知患者当前各方面治疗操作的有效性,促使患者对自身的恢复充满信心。(2)穴位按摩:取患者太阳穴向眉弓、印堂穴两侧进行来回按摩,然后由印堂沿着鼻侧下施,从迎香到颧骨后双耳前重复按摩[1]按摩期间注意对太阳穴、鱼腰穴.晴朗穴、印堂穴等重点穴位的力度。也可以选择足三里穴、委中穴、廉泉穴、承浆穴等部位进行来回按摩,在按压的过程中需要对力度进行合理的掌控,每个穴位按压1分钟左右,持续循环进行5次。(3)语言训练:语言训练通过听、看、说、写等方式促进患者舌、咽喉、口腔等各个部位的肌肉运动,刺激卒大脑语言中枢,促进构音器官恢复。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引到患者说简单句子、讲小故事等,并及时给予患者语言上的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提升其语言训练积极性和语言能力。(4 康复训练1床上康复训练:床上训练包括患肢的被动运动和健肢的主动运动,先由大关节开始活动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缓慢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的组织,逐渐增加运动的范围[2-3]2坐位训练: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出发,先小角度摇起床头持续少许时间,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加大角度延长时间,最终达到坐位90度,持续30-60分钟将患侧上肢放于患者胸前桌面上,使掌心向下伸直手指,身体向前倾斜伸展脊柱,抑制躯干短缩肩关节半脱位[4-5]独立坐位使双腿90°弯曲,小腿垂直双脚掌地。3站位训练:患者开始站位训练将双脚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引导重心向患侧转移,用健侧手指紧扣住患侧手指抱于胸前[6-7]行走时使重心移向双下肢当膝前移时使足充分着地患侧肩尽量前移[8-9]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全程陪同以增强患者信心更能减轻患者恐惧的心理,还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安全。4行走训练:患者达到动态站位平衡时开始行走训练,训练时搀扶患者,指导先用健腿迈步,陪护者在患者身后稳定其上臂。最初可给予有节奏的口令,让患者在保护杠内有节奏地行走,期间注意改善其行走姿势逐渐过渡至平地行走,最后变为上下楼梯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别参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NDS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并将治疗前后的数据变化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者正性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参照SASSDS量表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正向情绪越好。

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参照MoCA量表与MMSE量表进行,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计数数据x±s)、%代,检验t、χ2。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肢功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患肢功能恢复均好于对照,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肢体功能神经功能(x±s)、(分)

组别(n=30)

上肢功能

下肢功能

神经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1.35±3.25

59.49±8.75

12.17±4.17

32.74±6.48

26.50±2.95

6.50±0.45

对照组

21.84±3.83

41.28±6.44

12.63±3.33

21.53±5.25

26.44±2.84

15.94±1.22

t

0.37

6.49

0.35

5.20

0.02

9.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P>0.05),护理后均为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统计学有意义得到体现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x±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51.25±5.78

23.02±0.36

56.17±5.77

22.45±0.32

对照组

30

51.46±5.13

36.59±1.21

56.28±5.15

35.62±0.89

t

-

0.50

19.79

0.48

16.07

P

-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评分差异P>0.05),护理后均为观察组MoCAMMSE更好,统计学有意义得到体现P<0.05),见表3

3 认知功能评分x±s)

组别

例数

MoCA

MMSE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18.73±2.41

24.39±1.77

17.27±2.23

25.94±1.72

对照组

30

18.12±2.52

20.23±2.08

16.93±2.24

22.32±2.01

t

-

0.09

-7.45

-1.35

-4.67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中风在中老年群体中一直有较高的发生率,中医认为中风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为主要表现。中医康复理论认为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建立新的神经通路,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气虚血瘀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通过情志护理来稳定患者心绪避免患者过思过忧造成病情加重[10-11]康复护理期间能通过语言训练缓解患者的语言障碍通过肢体训练促进受损的及患功能恢复[12-13]文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患肢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这充分明了上述内容的可行性。

因为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多存在经脉不畅、血气运行受阻现象西医康复护理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特殊穴位的按摩来疏通经脉达到调节机能,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同时,经由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可有效强化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文结果中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由此可见,将情志护理贯彻于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以促使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14-15]。分析原因在于,情志护理属于心理疗法,根据医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合适的语言、行为、表情等技巧,在关怀同情患者的同时取得他们的信任。护理人员通过充分分析患者思维活动及情绪变化,拟定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解除烦恼,让患者以良好的情绪状态面对康复过程。
总而言之,在对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进行有效地运用促使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患肢功能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薛建红,朱勤贤,张玉华等.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21,43(20):3195-3197.
[2]周康秋黄小曼.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 ,8 (32):174+176.
[3]王雪静,谢仙萍, 吴志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23,40(2):66-73.

[4]陈瑶,唐玲.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综合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2,28(8):74-75.
[5]宁兆惠朱军.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 ,39 (05):145-147.
[6]李冯伟, 欧严,张尚华.优质康复护理对老年脑中风风痰阻络证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21,27(4):105-107.

[7]李文丽.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满意率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1(15):55.

[8]洪彬.中西医结合系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3):158-159 .
[9]鲍娴,黄雪燕,王璨等.护士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中风患者居家康复中适用性态度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0):950-954.

[10]李文丽.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满意率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1(15):55.

[11]惠世杰.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6):155-156.
[12]张文娟,李晶,刘晶晶等.中西医结合多元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情绪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5):1118-1121.
[13]别艳敏.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干预效果研究[J].科学养生.2022,25(15):184-186.

[14]孙春,贺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8):192-194.
[15]张丽谨.通络手法加中药涂擦联合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J].饮食保健.2021(44):172-173.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