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功能
正文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可以单发,也可表现为多发。大多数子宫肌瘤没有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腹痛、月经不规律、贫血以及不孕等问题,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随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据研究,激素水平、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都与子宫肌瘤的形成相关[2]。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针对子宫肌瘤的外科手术,目的是将肌瘤通过腹腔镜从子宫中切除,同时保留子宫的完整性。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blockage, UAB)是临床重要的微创手术,通常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该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阻断供血给肌瘤的动脉(子宫动脉),以达到减少肌瘤体积以及相关症状的效果,术后,肌瘤因缺乏血液供应而逐渐萎缩[3]。该技术风险较低,恢复较快,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伤口小,术后疼痛感减轻。子宫肌瘤作为常见妇科疾病,其治疗方案多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各具有显著优势,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表现等进行综合考量[4]。随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将获得更为个性化的选择,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5]。本文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60例子宫肌瘤患者,UAB、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治疗,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数据,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患者及家庭知情、认可本次研究,对照组年龄入组标准25岁~50岁,平均(37.59±3.12)岁,体质量入组标准46kg~88kg,平均(67.16±2.54)kg,病程时间入组标准0.5年~8年,平均(4.05±0.45)年,收缩压入组范围110mmHg~142mmHg,平均(125.54±10.18)mmHg、舒张压入组标准73mmHg~92mmHg,平均(83.25±10.51)mmHg,病灶位置:肌壁间肌瘤19例;浆膜下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2例。研究组年龄入组标准24岁~51岁,平均(37.42±3.05)岁,体质量入组标准45kg~89kg,平均(67.24±2.49)kg,病程时间入组标准1年~8年,平均(4.12±0.38)年,收缩压入组范围112mmHg~142mmHg,平均(125.24±10.32)mmHg、舒张压入组标准74mmHg~91mmHg,平均(83.18±10.25)mmHg,病灶位置:肌壁间肌瘤20例;浆膜下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资料齐全,具备手术指征。(2)患者及家属主动申请参与研究,授权同意书齐全。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2)脏器组织衰竭症状者、精神类疾病症状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分开,通常采用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便于操作,在患者脐部通过小切口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为腹腔镜视野提供空间。通过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完成腹腔镜置入后,仔细观察子宫及肌瘤的情况,使用电刀等器械,切开肌瘤表面,暴露瘤体,分离肌瘤,切除肌瘤,切除前垂体后叶素注射子宫,减少出血,切除肌瘤后,对瘤腔进行有效止血后缝合。肌瘤转粉碎肌瘤取出组织。
研究组,基本操作同对照组,但先对患者子宫动脉(双侧)进行阻断,于髂外动脉寻到输尿管,沿韧带探至底端,切开输尿管腹膜,暴露输尿管,游离子宫动脉,确定输尿管、子宫动脉,对子宫动脉进行结扎,完成后进行肌瘤切除操作,以电刀切开肌瘤浆肌层到达包膜表层,如患者肌瘤体积较大,需作椭圆形切口,采用肌瘤钻插入到瘤体当中往外牵扯,将弯钳探入瘤体后将其取出,子宫缝合后剔除结扎线,粉碎肌瘤组织使用套管取出。
1.3评价指标
1.3.1 卵巢功能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等水平。
1.3.2 相关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水平评估,总分10分(范围0分~10分),评分越低越好。
1.3.3 并发症
详细记录不同手术模式下,患者肌瘤复发、经量缓解、闭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SPSS25.0分析,计数(%)表示,检测X2检验,统计资料(±s)表示,明确为正态分布,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前,卵巢功能比较,P>0.05,术后研究组卵巢功能比较对照组卵巢功能更优异,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卵巢功能对比[±s]
组别 | n | 雌二醇(E2,PG/mL) | 促黄体生成素(LH,IU/L) | 卵泡刺激素(FSH,IU/L) | |||
术前 | 术后90d | 术前 | 术后90d | 术前 | 术后90d | ||
研究组 | 30 | 79.54±1.85 | 79.24±1.54 | 6.89±1.24 | 7.24±0.12 | 5.28±0.54 | 6.24±0.12 |
对照组 | 30 | 79.49±1.75 | 74.85±1.35 | 6.91±1.15 | 7.02±0.08 | 5.19±0.51 | 5.91±0.21 |
t值 | - | 0.1075 | 11.7410 | 0.0647 | 8.3550 | 0.6636 | 7.4730 |
P值 | - | 0.9147 | 0.0000 | 0.9486 | 0.0000 | 0.5095 | 0.0000 |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 n | 手术时间(min) | 出血量(mL) | 术后排气时间(h) | VAS评分(分) | 住院时间(d) |
研究组 | 30 | 122.54±5.54 | 84.58±5.65 | 20.18±1.54 | 2.85±1.05 | 3.15±0.54 |
对照组 | 30 | 101.51±5.24 | 122.85±5.77 | 24.85±1.32 | 4.68±1.22 | 5.11±0.32 |
t值 | - | 15.1052 | 25.9563 | 12.6108 | 6.2271 | 17.1028 |
P值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对照组并发症较低,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组别 | n | 肌瘤复发 | 经量缓解 | 闭经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30 | 0 | 2 | 0 | 6.67 |
对照组 | 30 | 3 | 3 | 3 | 30.00 |
X2值 | - | - | - | - | 5.4545 |
P值 | - | - | - | - | 0.0195 |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为患者带来各种困扰,如月经不规律、疼痛及生育问题。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虽然有效,但恢复期长,且创伤大。近年,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结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逐渐受到关注,且成为新兴的治疗方法[6]。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针对患有子宫肌瘤女性的主要手术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去除病变组织,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育能力[7]。UAB是通过阻断子宫供血,以减少肌瘤供血和体积,减轻症状的微创手术。腹腔镜技术使得此过程更加精准、安全,同时能显著减少患者的创伤与恢复时间。联合使用期间腹腔镜技术使得手术创伤明显减小,术后恢复快,相比常规治疗方案,患者在术后疼痛感较轻,活动能力恢复快,住院时间大幅缩短[8]。通过子宫动脉阻断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由于肌瘤血供显著下降,术中出血量大幅降低,降低输血的风险,联合手术不仅可以降低单次手术带来的风险,还能通过精确操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手术后,多数患者能够迅速体验到症状的缓解,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9]。本次研究,研究组卵巢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排气及住院等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两种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患者在术后能快速回归日常生活,减少因住院时间延长而带来的经济负担。联合治疗不仅有效去除肌瘤,还能保持子宫的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妊娠,提高生育能力[10]。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联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化治疗效果。UAB、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治疗能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案,不仅减少手术风险与恢复时间,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予以UAB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自身卵巢功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提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孟春,何静,冯君,等.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切开取胚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J]. 新医学, 2024, 55 (04): 298-302.
[2]陈红,孙伟娜. 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术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 8 (04): 83-85.
[3]王文君,刘艳,杨梦霞,等.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治疗子对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复发率及FSH、E2与LH水平的影响 [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 16 (02): 352-355+360.
[4]王东阁,季丽梅,贾涔琳,等. 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MMP-2 MMP-3 MMP-9及CA125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4, 39 (02): 367-371.
[5]辛琰琰,杨宝芹,吕孝丽.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率 [J]. 实用癌症杂志, 2023, 38 (11): 1899-1902.
[6]雷晓娟,黄思程.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 (30): 74-78.
[7]金波,李玉萍,李淑萍,等. 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回顾性研究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 22 (17): 3324-3328.
[8]陆明洁. 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卵巢储备功能变化观察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 50 (04): 478-481.
[9]周兰,梁国伟,闫佼佼,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改良子宫动脉阻断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性激素水平及预后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 29 (11): 2297-2300.
[10]王胜华,饶丽,赵侠,等.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垂体后叶素在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 27 (20): 118-119.
[11]计雪玲,郭豪,黄嘉敏,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J]. 广西医学, 2021, 43 (09): 1078-1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