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后静脉镇痛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局部神经阻滞在围手术期术后镇痛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静脉镇痛;小剂量;罗哌卡因;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镇痛
正文
在现阶段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治疗中,疼痛成为影响康复的一项重要原因,所以在手术后主要选择合理的镇痛措施来缓解术后疼痛感。以往临床中,常用的镇痛措施主要包含止痛药物口服或者予以注射,但是从整体来看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值[1]。近年来随着罗派卡因在局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也发现在术后镇痛中凸显出极佳优势。不过单一选择用药时,镇痛效果同样不够显著,所以静脉镇痛与罗派卡因的联合成为术后镇痛的重要选择。不过罗派卡因剂量的差异性对于镇痛效果同样有着影响;此外,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与剂量之间存在较大关联[2]。基于此,本研究中着重讨论静脉镇痛与小剂量罗派卡因联合应用时的价值,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选自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挑我院就诊的80例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均值(49.65±0.64)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均值(49.41±0.41)岁。比较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中选择静脉镇痛,手术开始前首先需要为患者以及家属深度讲解静脉镇痛的相关注意事项,在完成手术后,连接一次性输注泵,以每小时2ml的流速输注,锁定时间为15分钟。镇痛药物的配方为舒芬太尼,取量1μg/kg。另外静脉0.9%氯化钠100ml加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静脉注射。
观察组联合小剂量罗派卡因镇痛,在手术结束后于患者的切口下注射0.75%罗派卡因,共计20ml,所有操作均由手术医师一助完成。
1.3观察指标
(1)疼痛度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得分越低,说明痛感越轻,满分10分,分别统计术后5h之内的变化。
(2)不良反应指标分为:切口感染、血栓、肠梗阻、出血。
(3)临床指征对比通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4)体征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6.0软件统计进行了、t检验,P<0.05则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疼痛度对比
研究组术后5h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疼痛度对比()
组别 | n | 1h | 2h | 3h | 4h | 5h |
研究组 | 40 | 2.33±0.28 | 2.01±0.21 | 1.98±0.14 | 1.95±0.27 | 1.71±0.14 |
对照组 | 40 | 3.48±0.57 | 3.21±0.33 | 2.99±0.21 | 2.75±0.24 | 2.51±0.21 |
T | \ | 11.453 | 19.403 | 25.309 | 14.006 | 20.047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临床指征对比
研究组的通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临床指征对比()
组别 | n | 通气时间(d) | 下床时间(d) | 住院时间(d) | 住院费用(元) |
研究组 | 40 | 2.23±0.14 | 1.02±0.14 | 7.25±1.24 | 6514.37±354.24 |
对照组 | 40 | 3.57±0.23 | 2.14±0.26 | 9.24±2.14 | 7414.25±393.14 |
T | \ | 31.475 | 23.988 | 5.089 | 10.755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n | 切口感染 | 血栓 | 肠梗阻 | 出血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研究组 | 40 | 1(2.50) | 1(2.50) | 0(0.00) | 0(0.00) | 2(5.00) |
对照组 | 40 | 2(5.00) | 3(7.50) | 2(5.00) | 2(2.50) | 10(25.00) |
\ | 0.182 | 0.719 | 0.670 | 0.670 | 13.320 | |
P | \ | 0.669 | 0.396 | 0.413 | 0.413 | 0.000 |
2.4镇痛前后的体征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镇痛前的体征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后SBP、HR、R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麻醉前后的体征指标对比()
组别 | n | SBP | HR | SPO2 | RR | ||||
镇痛前 | 镇痛后 | 镇痛前 | 镇痛后 | 镇痛前 | 镇痛后 | 镇痛前 | 镇痛后 | ||
研究组 | 40 | 108.14±5.24 | 94.21±4.14 | 92.32±3.14 | 78.47±2.14 | 98.47±3.65 | 97.47±3.25 | 15.41±1.14 | 16.31±1.21 |
对照组 | 40 | 108.53±5.11 | 90.14±4.68 | 92.14±3.25 | 88.57±3.01 | 98.14±3.14 | 94.14±3.14 | 15.55±1.24 | 19.47±1.31 |
T | / | 0.337 | 4.120 | 0.252 | 17.296 | 0.433 | 4.660 | 0.526 | 11.207 |
P | / | 0.737 | 0.000 | 0.802 | 0.000 | 0.666 | 0.000 | 0.601 | 0.000 |
3讨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日益迅速,虽然腹腔镜作为微创手术整体的疗效极其显著,但是对于术后镇痛的研究同样需要加大力度。尤其在术后早期时,如果疼痛能够有效得到控制,那么患者则可以及早参与到正常的康复训练中,这对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而言有着重要价值[3]。近年来随着对于术后疼痛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各类不同的镇痛措施也在不断涌现,镇痛方式的差异性实际上对于最终镇痛效果也有极大影响。由于腹腔镜手术与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有着差异性,尤其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因此术后疼痛相比之下要明显低于开放性手术。不过这一手术虽然切口处的疼痛较小,但是因为术中需要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所以会对腹膜造成较为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感会带来疼痛不适感大部分患者术后仍然需要经过镇痛剂来缓解疼痛[4]。在此次研究中选择以舒芬太尼为主的术后静脉镇痛模式联合氟比洛芬酯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静脉镇痛,整体的疼痛控制效果、临床指征以及不良反应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值,所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联合小剂量罗派卡因予以镇痛效果更具优势。
自控镇痛的概念由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其优势在于可以由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来自行管理,从而起到更具针对性地镇痛作用。一般来说,自控镇痛的方式主要可分为四大类,即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皮下自控镇痛、神经丛自控镇痛,而当前临床应用中主要以前两种为主。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主要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因其具有极高的镇痛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的原因,在应用中十分广泛。虽然在诸多研究中指出,舒芬太尼可以用于静脉自控镇痛,但是各方研究的用量存在较大差异性,目前并无统一的指导意见,后续仍然需要做出进一步研究
在现阶段来看,为了进一步加速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所以如何降低患者疼痛感也成为现阶段围手术期临床重点探索的一个问题,对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有着极大帮助。而且现阶段诸多医疗工作者,也对术后镇痛的方案以及药物选择做出了深入研究,在完成腹腔镜手术后,考虑到患者因为手术影响其腹部压力过高,会进一步致使腹壁被动牵拉,造成腹膜损伤的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在以往有学者研究中指出,可以尝试选择局麻药物周围神经阻滞浸润至腹膜,这对于控制术后疼痛也有一定帮助[5]。
盐酸罗哌卡因在临床中作为常用的局麻药物,该药物因其麻醉时间相对较长,而且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尤其控制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往往能发挥极佳的镇痛优势,也能保障麻醉的安全性。另外罗哌卡因在临床中的应用时间较长,该药物作为一种长效的局部麻醉药物,相比同类型药物,安全性相对更高。尤其在应用于人体后,对于神经系统产生的毒性相对较低,而且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能降至最小。其药理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活动,从而起到抑制神阻隔神经传导的作用[6]。除此之外,该药物在应用时能够促进患者血管收缩,增加对外周血管的阻力,确保患者下肢保持足够张力,促进静脉回流,有利于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舒芬太尼作为阿片类药物,通常用于辅助性镇痛,药物在应用于人体后,可以与血浆蛋白高效结合,对于神经组织的亲和力相对较高,而且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更长,在应用于术后镇痛中时,可以发挥显著的镇痛作用[7]。而且这一药物因其脂溶性相对较高,因此在用药后能够迅速分布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也能透过血脑屏障,从而迅速发挥麻醉作用。尤其舒芬太尼相较于芬太尼而言,其镇静效果更强,而且起效迅速,用药后也发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并且降低了对患者呼吸系统的抑制,诸如溶血、组胺释放、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得到控制,所以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应用中,有着极佳优势近年来也被广大医师所接纳[8]。氟比洛芬酯是丙酸类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解热镇痛作用。抗炎镇痛作用分别为阿司匹林250倍和50倍,比布洛芬强,且毒性更低,是目前已知的非甾体抗炎药中作用最强的一种,但用量多,可以诱导出血,也可以造成胃黏膜损伤。导致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的风险。在此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针对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镇痛选择方案上应用舒芬太尼加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联合小剂量罗派卡因时,患者疼痛度得到显著控制,而且分析住院时长、下床时间等指标同样有明显缩短。再者,可以减少术后氟比洛芬酯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药量及用药时长,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合并既往有胃部疾病史、胃出血、胃穿孔的患者,尤为适用。因为安全性高的优势,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对于促进患者早期下床、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改善肺不张等术后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可见罗派卡因局麻浸润神经阻滞与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药物联合应用,并采取针对性的给药措施,可以使术后镇痛药物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而且因为其各自药物镇痛途径的差异性,在很大层面上提高了术后镇痛效果,所以应用优势显著。
综上,针对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采取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神经阻滞,术后疼痛感低,患者体征指标平稳,不易出现副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阿斯姆古丽·热合曼,刘欢,开日麦·多力坤.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案对于降低产妇无痛分娩各个时间点疼痛评分的作用[J].中外医疗,2022,41(29):85-88.
[2]温蔡英,洪晓玲,温玉英.硬膜外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麻醉对减轻瘢痕子宫产妇择期剖宫产术内脏疼痛的影响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6):29-33.
[3]方园,孔德华,李安超.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J].河南医学研究,2023,33(13):2373-2377.
[4]王艳丽,王梦迪,何会珍.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围术期免疫和应激反应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3,37(4):80-84.
[5]朱连松,肖波涛.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23,45(2):395-397.
[6]王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23,32(9):13-16,28.
[7]吴会红,李梓涵,罗松,等.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混合痔手术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直肠牵拉反射率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3,26(2):209-212.
[8]王宏志,李峰.食管癌根治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中罗哌卡因最适浓度的临床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3,36(7):515-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