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研究——基于五育并举视域下浙江省高职院校的扎根理论分析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余晶晶 陈俊男 王楠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

本研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对象,基于2023年度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采用扎根理论和质性分析方法,构建理想信念融合教育的要素模型。研究发现,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深度融合的潜力,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德育在舆情风险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尚显薄弱;智育与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结合深度不足,教学内容缺乏生活化联结;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力有限;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有待加强;劳育教育的规范性与实效性需进一步提升。研究表明,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五育并举的深度融合,需要从机制建设、课程优化和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加以改进。本研究为高职院校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并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与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理想信念教育;扎根理论;五育并举;高等职业院校

正文


基金资助: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一般科研项目“‘时代新人’视域下浙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研究”,课题编号:2023YB02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机制。自2011年起,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率先实行该机制,逐步建立起国家、省级及高职院校三级质量年度报告体系。该体系不仅是深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更是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坚定理想信念,已成为浙江省高职院校教育实践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2023年度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为基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和NVivo 12软件,构建了理想信念融合教育要素模型,探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提供参考建议,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高效培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主要依托质性研究方法论,采用扎根理论框架,并辅以NVivo 12这一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深入剖析。扎根理论,作为一种源于实际数据、通过归纳法提炼抽象概念并构建理论体系的定性研究策略,其核心在于从第一手资料中提炼关键概念,并据此构建理论框架,体现了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路径。而NVivo 12软件作为本研究选用的质性研究辅助工具,其在处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高效地实现数据的收集、系统化整理深度分析,从而增强了质性研究的科学性与效率。这一软件的应用,无疑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确保了研究过程的严谨性与成果的丰富性。

1.2 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择2023年浙江省19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作为数据来源,遵循扎根理论进行质性文本编码分析。在NVivo 12平台内,将筛选后的有效文本资料导入,执行开放式编码流程,初步提炼出77个一级编码节点。随后,对这些编码进行深度穿透与归纳,凝练出22个更具概括性的二级轴心编码。进而,通过分型构建策略,形成了5个核心的三级编码体系。为确保编码体系的完整性与饱和性,预留了2份文本样本进行独立检验,结果显示未现任何新的概念范畴,验证了编码体系的饱和度。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三级编码结果

NVivo12软件为工具,对2023年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分析,通过深度挖掘和充分整理形成三级编码结果,具体见表1

1 三级编码结果

一级开放式编码

(编码参考点)

二级轴心式编码

(编码参考点)

三级选择式编码

党建(77)、红色思政融入(21)、思想政治引领与培训(7)、思政比赛(6)、德育引领(9

思想政治教育(120

德育

校园文化活动(45)、文化活动比赛(13)、传统文化教育(16)、国际交流合作(105)、非遗活动与培训(16

文化活动与竞赛(195

学生管理服务(5)、社团管理(11

学生组织管理(16

心理普测(5)、心理咨询与辅导(20)、心理危机防范与干预(11)、心理关注帮扶(4)、心理健康系列活动(18)、心理育人工作模式探索(10)、医校联动机制(3

心理育人(71

宣传教育(17)、榜样力量(34)、新媒体宣传与管理(5)、舆情风险管控(3

宣传育人(59

发展性资助(6)、保障性资助(7)、完善资助体系(6

资助育人(19

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21)、安全隐患排查防治(9)、安全管理制度(11)、国防教育(12

安全教育(53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29)、文明校园建设(6)、绿色校园(5

校园文化建设(40

法治教育(23)、廉洁教育(14)、三全育人(20)、融合育人(7

其他教育(64

课程思政(95)、课程改革(29)、课程资源优化(62)、教学改革(52)、教材建设(61)、网络教学(4)、人才培养方案(48)、教学模式探索(24)、教育评价改革(9)、教学质量监管(31

职业知识基础(415

智育

实践教学基地(65)、学徒制教育(54)、产教融合(171)、职业技能培训(29)、职业技能竞赛(137

职业技能培养(456

学风建设(8)、学业管理(5

学风教育(13

数字化资源建设(30)、图书馆资源建设(4

学校资源建设(34

体育课程(9)、体育抽测(8

体育教育与评价(17

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21)、体育竞赛(17

体育活动(38

美育课程建设(12)、美育教学改革(4

美育教育与改革(16

美育

课外美育活动(12)、美育模式创新(8)、

美育活动与创新(20

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13)、工匠精神宣传(18

劳动教育(31

劳育

社会实践(57)、社会服务(51)、社区服务(17)、志愿服务(37

实践活动(162

学生社区建设(24)、寝室思政教育(12

学生寝室教育(36

就业宣讲与指导(42)、访企拓岗(22

就业教育(64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34)、创新创业竞赛(44)、创新创业基地建设(13

创新创业教育(91

    2.2 理想信念融合教育要素模型

在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理想信念融合教育的要素模型,具体见图1。该模型揭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相互关联、渗透、依存,并通过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作为核心要素,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塑造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过程不仅构建了学生个人思想道德体系,还成为推动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是其他教育的思想基础,发挥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作用。智育作为知识和能力传递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促进智力及与学习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为其他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支撑,起到基础性作用。

体育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授与锻炼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力,为其他教育提供健康保障,发挥着全面发展的保障性作用。美育作为融合审美启迪、情操陶冶与心灵滋养的教育形式,不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修养,还激发其创造力和潜能,为全面发展提供协调性支持。劳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勤勉踏实的劳动习惯,并提升实践能力与智慧,为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与促进。

 

 

1 理想信念融合教育要素模型

3 结论与讨论

3.1 三级编码结果

通过NVivo 12软件的辅助分析,研究从质性文本中提炼出77个一级开放式编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22个二级轴心式编码,最终形成了5个三级选择式编码,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知识基础、体育活动与评价、美育教育与创新、劳动实践教育等关键领域。这些结果清晰地勾勒出理想信念教育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的具体结构。

3.1.1 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要素,重点体现在党建活动、红色文化教育、思想引领与学生管理等方面。分析发现,浙江高职院校注重通过德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并强化其思想道德修养。这一领域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全员化与全程化,但在心理健康与舆情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亟需进一步加强。

3.1.2 智育:职业知识基础

智育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上。研究表明,各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智育水平。然而,部分院校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中尚未完全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有待增强。

3.1.3 体育:体育活动与评价

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但研究显示,这些活动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方面效果尚不明显,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与体育竞赛形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

3.1.4 美育:美育教育与创新

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情感修养及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已逐渐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补充。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美育课程改革、美育活动创新上初见成效,但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仍需加强,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将理想信念融入艺术审美表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1.5 劳育:劳动实践教育

劳育教育强调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发现,浙江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和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寝室思政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劳育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与教学质量仍存在提升空间,需加强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引导与培养。

3.2 理想信念融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研究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推进五育并举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方面已初步实现多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协同发展,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3.2.1 德育的系统性与时效性不足

虽然各校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但在舆情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缺乏系统性机制。例如,医校联动机制的覆盖范围有限,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尚不完善,导致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面前缺乏有效支持。

3.2.2 智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不够

尽管教学改革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性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未能充分激发。特别是在课程思政融入职业教育中,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仍有待拓展。

3.2.3 体育教育的渗透力较弱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方面作用明显,但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入深度不够。例如,体育教学中较少关注规则意识和胜负观的教育,使学生在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上有所局限。

3.2.4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度有待提高

尽管美育活动日益丰富,但其内容设计多侧重形式创新,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修养的深度培养不足。特别是在美育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影响了教育的综合效果。

3.2.5 劳育教育的规范性与实效性需增强

劳育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但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尚缺乏统一标准。例如,寝室思政教育虽已成为劳育与德育的重要结合点,但在精细化管理与持续改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宫文飞,李勇江,李志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2, 38(02): 24-32, 118.

[2]宗诚.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基于教育功能视角的再审视[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31): 3-10, 62.

[3]邢玲.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 (04): 113-116.

[4]易雅琪,马元茜,许鑫. Z世代大学生阅读的社交行为影响研究——以社会化阅读平台“微信读书”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24, 43(07): 88-100.

[5]金明磊,李卓君. 优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与培育策略——基于305个案例的NVivo质性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24, 45(14): 23-28.

[6]屈玲,冯永刚. “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保障[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 (12): 41-47.

[7]张成林. 失当与适当:价值认同视域下高职学生德育行为的生成逻辑[J]. 职业技术教育, 2024, 45(08): 58-62.

[8]车美娟. 从哲学视角看高职德育与智育工作的共同发展[J]. 教育与职业, 2009, (27): 176-177.

[9]欧阳丽. 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学理逻辑、内涵意蕴与实践理路[J]. 职教论坛, 2023, 39(06): 117-122.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