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正文
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常规课题,课题名称:大单元视域下小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X24-152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向主题统整、任务驱动的方向发展,其中“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语文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其语言表达、信息整合与交流能力。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任务情境设计不合理、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探讨其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1 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任务驱动性,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该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本文首先分析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概念,阐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并明确其教学目标,以此为后续的教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1 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碎片化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多个学习任务的推动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该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系统性,避免零散的知识点堆砌,使学生能够在连续的学习任务中建立知识联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设定核心任务,以主题统整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人与自然”单元中,可以围绕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主题,将说明文、新闻报道、广告文本等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阅读多种文本的同时提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主要指向学生对非文学性文本的理解与运用,包括新闻报道、广告、说明文、通知等。这类文本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能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有效的表达交流。相比文学性阅读,该任务群更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使其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实用性阅读不仅涉及文本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归纳信息、分析逻辑结构,并在实际交流中应用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新闻报道时,学生需要学会辨别新闻的要点、理解新闻结构,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核心信息。此外,该任务群强调交流互动,教师可通过任务设计,如“模拟新闻发布会”“小组合作撰写公告”等,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
1.3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目标
该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方法,提高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例如,在阅读一则新闻报道时,学生应能迅速识别标题、导语、主体信息,并理解文章的基本逻辑。其次,提升逻辑表达与交流能力。该任务群不仅关注阅读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应能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最后,增强自主学习与应用能力。任务群的设计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广告文本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广告语言的特点,并尝试撰写一则宣传海报,以提升其语言实践能力。
2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任务的连续性,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提供了清晰的实施框架。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理解、信息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2.1 任务群导向下的大单元主题构建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单元主题的构建应确保学习任务的整体性,使学生在同一主题框架内系统学习。例如,在五年级“科技与生活”单元中,教师可围绕“未来科技”主题,选择说明文《无人驾驶汽车》《纳米技术的奥秘》,补充相关新闻报道与广告文本,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科技发展,并通过讨论与写作练习提升表达能力。学生可先分析说明文特点,提取关键信息,再阅读相关新闻,结合所学撰写一篇科技产品介绍。这种整合学习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也培养了信息分析与表达能力。
主题构建需避免内容割裂,而应确保任务的递进性。例如,在“环境保护”主题中,学生可先阅读垃圾分类说明文,了解概念,再阅读相关新闻,关注现实问题,最后设计一份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在课堂推广。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在综合学习中强化阅读能力,并锻炼实际表达技巧。
2.2 学习任务的分层设计
合理的任务分层可确保学生从基础理解到应用表达的能力提升,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2.2.1 基础任务:信息提取与理解
该阶段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在新闻报道阅读中识别标题、导语、正文等关键信息,在说明文阅读中梳理文本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或要点归纳法整理信息,为后续任务奠定基础。
2.2.2 提升任务:信息归纳与逻辑表达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需整理信息,并进行逻辑表达。例如,可布置“新闻摘要”任务,要求学生用简洁语言总结新闻报道并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其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2.3 实践任务:真实语境中的表达与应用
该阶段强调学习成果的应用,如广告文本学习后,学生可撰写产品推广文案,并进行课堂展示。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3 任务情境的创设
任务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习体验,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例如:
2.3.1 新闻发布会模拟
让学生扮演记者或新闻发言人,围绕热点话题进行采访和报道,如环保新闻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2.3.2 生活应用任务
例如,在说明文学习后,要求学生阅读家电说明书,并撰写简明的使用指南,培养信息筛选与表达能力。
2.3.3 广告文案策划
让学生分析广告语言特点,并设计推广方案,如为环保产品撰写广告文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锻炼创意表达能力。
3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策略,以确保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任务驱动、互动教学以及数字化手段的辅助,教师可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掌握阅读方法、培养交流能力。
3.1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阅读和表达技能。例如,在科技主题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未来科技畅想”任务,让学生阅读说明文和新闻报道后,撰写关于未来科技发展的短文,并进行课堂分享。这种任务不仅能培养信息整合能力,还能促进语言表达的发展。
此外,任务驱动教学应包括“任务设定—自主探索—成果展示—反馈优化”四个环节。例如,在新闻报道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校园新闻并撰写简要报道,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相互点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归纳和逻辑表达能力。
3.2 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合作与交流提升学习效果。常见的互动策略包括: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分析不同类型的实用性文本,如新闻、广告等,并共同归纳语言特点。例如,在广告文案学习中,每组选取一个广告,分析其语言特色并进行改写和展示。
角色扮演:在新闻发布会模拟活动中,学生可分别扮演记者和发言人,就新闻内容进行问答,以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与辩论:围绕阅读内容展开讨论,如“科技是否会影响人类社交”,学生需结合文本内容,提出观点并进行辩论,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3.3 数字化技术的辅助应用
数字化技术可提升任务群的实施效果,使教学更加高效和直观。常见的技术应用包括:
在线协作工具: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或在线文档,帮助学生整理阅读要点,如在新闻报道学习中进行在线摘要归纳。
语音识别与录播技术:学生可录制自己的新闻播报或广告推广演讲,利用语音识别软件分析发音和表达效果,获得个性化反馈。
多媒体资源支持:通过播放新闻视频、广告案例等,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运用。例如,在学习科技产品说明文时,观看相关视频后,模仿撰写产品介绍,提高表达能力。
4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成效与改进策略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任务难度、课堂组织及评价方式等挑战。为优化教学效果,需要总结成效并提出改进策略,以确保学生在阅读和交流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4.1 学生阅读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和互动教学的应用,使学生在信息提取、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方面有所进步。例如,在新闻报道学习中,学生能够准确归纳文章要点,并在小组讨论中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课堂辩论、模拟采访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在不同语境下都能自信表达。然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提升上仍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阅读复杂文本时仍感到困难,影响了其在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因此,任务难度的合理分配仍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4.2 课堂教学中的挑战
在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面临一定挑战。首先,部分阅读任务的难度较高,使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文本,影响其表达积极性。其次,互动式课堂管理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容易偏离讨论主题,影响整体学习节奏。此外,学习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作业和课堂表现,缺乏针对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的过程性评价,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效未能充分体现。
4.3 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优化任务层次、加强课堂管理和完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改进教学。首先,合理分层任务难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和表达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挑战中提升能力。其次,强化课堂组织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和时间限制,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交流,并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课堂秩序。最后,丰富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和阶段性测评,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利用语音录制或在线测评技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身学习进步。
5 结论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合和表达能力。通过任务驱动、互动式教学和数字化手段的结合,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效。然而,在任务难度、课堂组织和评价方式上仍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未来教学可探索更加精准的分层任务设计,并加强过程性评价,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阙慧云.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49):39-41.
[2]于月红.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例谈——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J].贵州教育,2024,(05):53-55.
[3]钱燕萍.基于“快乐读书吧”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思考[J].贵州教育,2024,(Z1):10-12.
[4]尚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策略[J].贵州教育,2024,(05):62-63.
[5]娄林霞,王军.融合信息技术大单元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研究[J].贵州教育,2024,(05):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