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改革
正文
张家口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张家口为例 课题编号:232701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认知与责任。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国内安全威胁的多样化,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传统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往往呈现零散化、理论化倾向,难以在学生中形成深刻的认知与持久的影响力。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其核心在于统筹不同阶段、不同课程内容,形成系统、衔接的教育体系,为国家安全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实现内容、方法与目标的统一,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的融合策略,通过分析当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建议,以期为国家安全教育在高校的深化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1 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与特点
思政课一体化是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从课程目标到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设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有效衔接。具体而言,一体化思政课通过纵向整合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思政课程,横向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内容,旨在构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这种模式强调各阶段课程的层次性和连贯性,通过递进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入融入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教育是增强公民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国家安全已从传统的军事与外交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多个层面,涵盖了广义和狭义的多重内涵。特别是随着网络空间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显著。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关键场所,有责任通过系统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多维属性,引导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中维护国家利益。
1.3 一体化思政课与国家安全教育的契合点
思政课作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与国家安全教育目标高度契合。两者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具有共性。一体化思政课的系统性和整合性,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切入点。例如,通过将国家安全案例融入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历史、时事和社会热点的过程中,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思政课特有的理论教育功能和实践教学形式,也为国家安全教育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实施路径。
2 思政课一体化实施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2.1 当前思政课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情况
在当前高校的思政课程体系中,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虽然已有一定体现,但整体普及程度较低,呈现碎片化和浅层化的特征。现有教材中多以专章或专节形式涵盖国家安全内容,但未能深入挖掘其多维属性。同时,部分教师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缺乏系统性规划,常以浅显的理论介绍代替深度分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对国家安全有初步了解,但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未能将国家安全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思政课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首先,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大多数教材未能结合国家安全的全局性和多维性,内容零散且更新滞后,难以反映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其次,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限。部分教师对国家安全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资源整合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流于表面。此外,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较为片面,通常认为国家安全是政府或军队的责任,而忽视了个人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角色。这种认知偏差也反映了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关注。
2.3 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案例
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一些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探索。例如,某些高校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思政专项改革,通过开设专题课程、组织学术讲座和举办国家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例如,某高校设计了一次模拟国家安全决策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到外交谈判、经济制裁和舆论引导等环节,提升了他们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显著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与认同。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已迈出了重要步伐,但要真正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全面融入,还需要从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改进与优化。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才能在一体化思政课中充分发挥国家安全教育的育人作用,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设计
3.1 教材内容的优化与完善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首先需要从教材内容入手进行优化和完善。现有教材往往局限于国家安全的基本理论介绍,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多样化的内容表现形式。为此,建议在教材中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相关的国家安全案例,例如网络信息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通过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广泛意义。同时,应将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模块化设计,使其在不同学习阶段形成系统的递进关系。例如,大学一年级课程可以聚焦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后续课程逐步深入探讨具体领域的安全挑战,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国家安全教育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创新教学方法尤为关键。首先,可以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设计国家安全相关的情景,如模拟网络攻击防御或国际关系危机处理,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其次,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分析真实事件,例如某国网络攻击事件、跨国恐怖主义行为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国家安全问题。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互动式在线课程,例如基于虚拟现实(VR)的国家安全专题课程,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提高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感知与判断能力。
3.3 教师队伍建设与资源支持
教师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关键推动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建议高校定期组织国家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国家安全领域知识的掌握。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国家安全领域的实践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政策咨询等,增强其教学中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此外,应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教学视频、案例库和教学设计模板。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3.4 学生参与度与认知提升策略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参与度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最终成效。为此,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组织国家安全主题的辩论赛、征文比赛和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展开深度探索。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设计在线互动平台,推出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虚拟场景挑战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问题与个人生活关联起来,例如讨论数据隐私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知。
4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案例分析
4.1 案例设计:某高校思政课国家安全教育方案
在某高校的一体化思政课程改革试点中,国家安全教育被作为核心模块融入了课程体系,具体设计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数字化辅助学习三个方面。课程目标明确提出通过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计划中,第一阶段侧重于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的普及,如国家安全的法律框架、核心领域及主要威胁;第二阶段则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热点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第三阶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模拟国家安全相关的决策与管理,强化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环节采用案例驱动模式。以“某国网络攻击事件”为例,学生被分为不同小组,从网络工程师、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不同角色出发,分析事件的起因、应对措施和社会影响。在课外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例如了解本地网络安全设施或社区安全隐患,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利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发了一系列交互式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和虚拟情景体验课程,让学生随时随地巩固所学内容。
4.2 案例效果与反思
该试点课程实施一年后,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学效果评估,显示出较为显著的成效。学生在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测试中的平均得分提高了25%,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显著提升。此外,模拟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参与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更直观地理解了国家安全的复杂性与重要性。然而,课程设计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由于时间限制,部分热点问题的讨论深度不足,学生在课外调研中也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这表明课程在内容设计和实践支持上仍需进一步优化。
4.3 推广与实践建议
基于上述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以下推广框架。首先,国家安全教育的融入应从学校整体规划出发,将其作为思政课程一体化的长期目标之一。其次,课程设计需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色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国家安全议题。例如,沿海地区高校可以侧重海洋安全教育,科技产业聚集区的高校可以关注信息安全和科技竞争。最后,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通过区域间的高校协作,创建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库,供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此外,校内外专家的联合授课和政策部门的协同支持也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实用性。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政课一体化的结合,不仅是一种教育内容的创新,更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推广这一教育模式需要结合具体实践不断探索与完善,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安全需求。
5 结论与展望
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提升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全面认知和参与度。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国家安全教育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能力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既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挑战,也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
本文提出了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多维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体实践表明,国家安全教育的融入需要多方协作,包括高校内部的课程设计优化和外部资源的整合支持。此外,区域特色的差异化教学和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也为教育内容的延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未来,国家安全教育应进一步深化与思政课的融合,构建更加系统化和本土化的教育体系。同时,高校需加大教育投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新时代复杂安全形势下的敏锐洞察力和综合素养。通过这一持续努力,国家安全教育将在高校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秀.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赜[J].现代教育科学,2023,(04):82-87.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4.013.
[2]郅晴晴.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3.DOI:10.27713/d.cnki.gcqgs.2023.000681.
[3]秦苗苗,尉颖然.依托思政课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历史必然、实践逻辑与关键环节[J].教书育人,2024,(02):6-11.
[4]王海彬.新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DOI:10.27280/d.cnki.gsdsu.2024.000007.
[5]李丽.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视域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4.DOI:10.27110/d.cnki.ghsfu.2024.00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