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优质护理管理;急危重症;临床效果
正文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制度的逐步改革,众多医疗机构开始采纳高品质的护理管理方法[1]。急危重症的患者通常是处于紧急或濒危状态的,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干预,否则可能会遭受严重的身体伤害或甚至死亡[2]。过去的护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治疗疾病本身,而对于患者心理、社会角度等方面并未做太多考虑[3]。实践已经证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一模式的重要性,而优质的护理管理正是这一模式的一个具体实行办法。在保证专科治疗的前提下,进一步确保护理措施的高质量,可以增强急危重症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评估,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4]。经过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显著地改进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该医院的了解,并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5-6]。基于此,本文筛选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和总结优质的护理管理干预在急危重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实际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汇总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筛选我院接收的200名急危重症患者,患者年龄皆处于45-65岁之间,疾病类型涵盖了呼吸衰竭、重度哮喘、重度肺炎、心脏功能衰退、脑梗塞的后遗症以及骨折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他们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保持相同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实施了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4.39±3.61)、(54.67±3.78)岁。经检验患者的初始分组未带来两组患者产生初始数据间的过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帮助他们缓解消极情绪,确保他们的安全,并为他们及其家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1)建立并完善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基于患者的具体病状,采用“绿色通道”策略,优先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治疗,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在进行预检分诊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这就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2)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理念:为患者配置专门的责任护士,以确保24小时的连续护理服务。执行责任制的护理方法,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帮助病人维持适当姿势,并持续监测他们的体温。对于非由感染导致的高温,通过物理降温技术以及维持口腔湿润和进行口腔护理,确保病人保持清洁与舒适。同时,利用棉签清理病人眼部的分泌物,并迅速处理病人的排泄,以维护患者的卫生状态。执行尿管插入工作时应检查患者的排便状况,并遵从医嘱进行操作,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及时性。对于那些年纪较大、体弱或严重水肿的病人,加强皮肤护理至关重要,同时需对压疮等潜在并发症保持警惕。建议每两小时帮助病人翻身一次,或考虑使用充气床垫,并持续观察其皮肤是否出现色泽变化、非正常出血或斑点。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情绪不稳等情况,就需要用专用的约束带来限制他们的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准则进行,使用一次性的手套,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采用一次性的导管设备。(4)开展专科护理:在紧急医疗手术后的初期,负责的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心跳、呼吸和意识等生命指标,以预防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休克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应结合病人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的类型,并基于此来拟定防范措施。为避免因体温升高给病人带来的压力伤害,建议日常使用温水清洁病人皮肤。遇到病人有呼吸不顺和血氧低下的情况时,需立即采用吸氧疗法。(5)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开展人文关怀:深化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始终关心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尊重,以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如果患者表现得特别急躁,有必要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疾病的相关信息,以减轻他们的不适,纠正他们的误区,并确保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对于一些突然遭遇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导致急危重症的患者,除了需要迅速实施最优的救治措施外,还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关怀,以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1)对比护理流程中,两组患者发生医嘱处理不恰当、药物使用不当、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意外的拔管事件,以及其他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标准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并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后情况改善的影响。
(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表现:通过环境、操作、服务、护理四个指导角度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表现,单项的评估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将采用SPSS25.0方法,并通过()与t的对比来验证计量资料的计算结果。同时,通过(%)和χ2的方法来验证计数资料的计算结果,并利用P<0.05的方法来验证这些数据差异在统计上的重要性。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及对照组中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为:医嘱处理不恰当(1,3)、用药有误(0,3)、药物反应(2,6)、意外拔管(2,5),其他事件(1,4)。总护理不良事件(6,21)。通过计算分析,发现观察组在预防不良护理事件方面的效果更强(P<0.05)。
2.2 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变化
通过记录并计算发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情况在进行护理前不存在过大差异(P>0.05),经优质护理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提升(P<0.05)。见表2。
表2 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分)
组别 | n | ADL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100 | 69.28±7.24 | 92.73±5.12 |
对照组 | 100 | 70.16±7.41 | 90.40±7.23 |
t | - | 0.849 | 2.630 |
p | - | 0.397 | 0.009 |
2.3 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表现
通过记录并计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环境、操作技巧、服务态度以及基础护理情况得到了患者更高的评价(P<0.05),见表3。
表3 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表现对比(,分)
组别 | n | 护理环境 | 操作技巧 | 服务态度 | 基础护理 |
观察组 | 100 | 84.89±4.33 | 85.25±4.13 | 86.22±3.08 | 87.74±4.12 |
对照组 | 100 | 82.57±4.51 | 83.37±4.23 | 84.76±3.94 | 82.43±4.53 |
t | - | 3.711 | 3.180 | 2.919 | 3.772 |
p | - | 0.001 | 0.002 | 0.004 | 0.001 |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理念是把病人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基本的护理工作,全方位地执行护理责任制度,进一步丰富护理的专业深度,旨在全面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确保为广大人民提供安全、高品质且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7-8]。其核心在于实施独特的人性化管理,并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方式、态度、行为及技术。高质量的护理重点放在病患身上,通过全天不间断的连续护理服务,促进健康的护患互动,从而极大地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质并缓解其消极情绪[9-10]。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优化护理流程和提高护理质量,强调优质护理的定义和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并将其与急诊科繁重的任务紧密结合[11-12]。优质护理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多个角度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努力加速急危重症患者的恢复进程[13]。优质护理满足了现代医学护理的标准,构建了一个既友好又相互依赖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水平和缓解护患矛盾的关键方法之一[14]。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改善危重病人的负面情绪,还能增强患者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这种护理方法通过提供全方位、专业及科学的照护,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能够更加有效的满足患者的安全性、身心舒适情况以及日常生活需求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周到和贴心的医疗服务,从而有助于缓解护理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并优化医疗服务的整体环境。
根据本次研究的数据综合对比情况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更加认同所受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更加有效的预防了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P<0.05)。由此可知,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更为有效的防范不良护理发生风险,进而增进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提升(P<0.05)。
综上所述,以患者为中心的高品质护理关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以实现最优的护理成果。它强调根据患者的独特需求和健康状况来定制护理措施,从而保障护理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不仅加深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确保了护理的安全性,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对此方法进行重视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晓颖,高健,史冬雷.急危重症患者标准化院内分级转运体系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3):394-400.
[2]徐欢欢,王芳,金小瑞.优质护理在ICU危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5):762-764.
[3]李璐.优化手术护理结合急救流程对急危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6):829-830.
[4]王晓丹,孙静,王淑敏等.针对性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实施与成效[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391-392.
[5]于少丹.护理流程优化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西藏医药,2019,40(06):134-136.
[6]黄良英,梁燕燕.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2):279-280.
[7]李红梅,王晓静,刘双萍.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1):74-76.
[8]阮莉莉,李平凤,赵敏.优质护理方法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149-150.
[9]陈以华,张英,丁力.优质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03):81-83.
[10]李宏.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1):142-144.
[11]李笑稚.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5):144-146+150.
[12]高丽娟.优质护理管理干预对急危重症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6):18-21.
[13]孙朋霞,李树亚,华小雪等.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5):1831-1837.
[14]王莹,蒋文萍,夏小娟.老年无创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09):8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