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率分析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霍亚楠

六枝特区人民医院 贵州 六盘水5534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组,另选同期60例疑似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Ig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健康组的血清Ig水平、不同时期肝衰竭患者的血清Ig水平、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水平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的Ig水平均显著更高(P<0.05);晚期肝衰竭患者的Ig水平均高于中期肝衰竭及早期肝衰竭患者(P<0.05),中期肝衰竭患者的Ig水平高于早期肝衰竭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I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诊断中具有高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且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肝衰竭;准确率;IgA;IgG;IgM

正文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由于肝衰竭的早期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传统诊断方法如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但往往存在准确性不高、易漏诊等局限性,难以满足临床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的迫切需求[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手段,逐渐在肝衰竭的诊断中崭露头角。免疫球蛋白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其水平的动态变化能够直观反映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和疾病的进展趋势[2]。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深入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肝衰竭患者中的准确率,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239月至2024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衰竭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肝衰竭;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善;④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近期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或疫苗接种;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组,另选同期60例疑似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5.66±8.22)岁;健康组中,含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5.50±8.26)岁;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2169岁,平均年龄为(45.62±8.24)岁。三组资料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1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血清Ig检验首先,抽取每位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抽取量为3mL。随后,立即将抽取的血液样本放入生化抗凝试管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送检时间在2h以内,以维持样本的新鲜度和准确性。在实验室中,使用专业的离心设备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转速设定为3000r/min钟,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时长为15min。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将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与血清分离,以便后续的检测。完成离心后,分离出上层清液,即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血清部分,并将其保存在-20℃的低温环境中。在检测过程中,选用先进的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同时,严格遵循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使用配套的试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观察组治疗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体液失衡情况,及时给予补液治疗,以确保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其次,考虑到肝衰竭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此外,还密切关注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必要时进行酸碱平衡纠正治疗,以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服用保肝药物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健康组的IgAIgGIgM水平差异;比较不同时期肝衰竭患者的血清Ig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水平;记录并比较观察组的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经SPSS23.0处理,采用卡方(c2)对分类变量进行统计,使用t对连续变量进行统计,以%和()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的健康组的血清Ig水平

观察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1.24±2.52)、(27.09±3.47)、(6.92±1.80),显著高于健康组的(3.27±0.88)、(9.28±2.13)、(1.64±0.50)(t IgA=23.129P1=0.001t IgG=33.883P2=0.001t IgM=21.893P3=0.001)。

2.2 对比不同时期肝衰竭患者的血清Ig水平

晚期肝衰竭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6.56±3.12g/L、(31.24±4.08g/L、(8.76±2.14g/L,均高于中期肝衰竭患者的(10.23±2.01g/L、(25.67±3.21g/L、(6.01±1.52g/L和早期肝衰竭患者的(7.89±1.56g/L、(18.92±2.87g/L、(4.23±1.01g/LF IgA=81.700P1=0.001F IgG=73.840P2=0.001F IgM=45.590P3=0.001)。中期肝衰竭患者的Ig水平也高于早期肝衰竭患者(P<0.05)。

2.3 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1.24±2.52)、(27.09±3.47)、(6.92±1.80),显著高于治疗后的(5.44±1.30)、(16.33±2.99)、(3.26±0.93)(t IgA=15.844P1=0.001t IgG=17.520P2=0.001t IgM=13.993P3=0.001)。

2.4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检出率

观察组阳性检出56例,阴性检出4例;对照组阳性检出44例,阴性检出16例。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c2=14.398P=0.001)。

3 讨论

肝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肝脏疾病,其病情复杂、进展迅速,且死亡率较高[3]。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肝衰竭的早期阶段,尽管临床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肝脏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将迅速恶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4-5]。早期诊断不仅可以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能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肝衰竭的早期诊断面临诸多挑战。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疾病早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可能并未出现显著异常,这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此外,肝衰竭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肝衰竭在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也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6]。因此,寻找一种准确、敏感且易于操作的诊断方法,对于提高肝衰竭的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衰竭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血清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但这些指标在肝衰竭早期可能并未出现显著变化,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7]。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但对于早期肝衰竭的诊断价值也相对较低。病理学检查通过肝组织活检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且操作复杂,不易被患者接受。鉴于常规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寻找新的诊断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手段,逐渐在肝衰竭的诊断中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疾病进程。在肝衰竭患者中,肝脏作为免疫球蛋白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器官,其功能受损直接引发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与清除失衡因此,监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成为了评估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测疾病走向的重要生物学标志[8]。当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技术已相当成熟,涵盖了免疫比浊法、免疫荧光法等高精度方法。这些方法凭借其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精确测定IgAIgGIgM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尽的数据支持[9]。在本研究中,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观察组、健康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这提示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发生了异常变化。同时,还发现晚期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中期和早期肝衰竭患者,这进一步说明了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肝衰竭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肝衰竭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代谢发生异常,从而使得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升高。随着病情的加重,肝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代谢异常更加明显,因此晚期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更高[10]。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与肝脏功能的恢复和免疫球蛋白的代谢恢复正常有关。而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也进一步验证了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准确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作为反映肝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其次,它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最后,它还可以作为肝衰竭早期预警的指标,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11]

综上所述,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诊断中具有高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且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因此,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以造福更多的肝衰竭患者。

参考文献

[1]战荔斓.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效果和检出率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7):127-128.

[2]郑锦利,张代场,黄建成,.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6):151-154.

[3]傅馨仪. 肝衰竭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8):79-81.

[4]杨阳,陈丹.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肝衰竭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7):73-76.

[5]林清华,黄清勇,徐振兴,.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体会[J].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0):53-54.

[6]裴倩云,孙颖.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J]. 系统医学,2022,7(15):103-105,118.

[7]张应华,麦志周,钟可文,.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61-64.

[8]严丽花,梁雪琼,刘翠娴,. 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结合肝功能指标检验在肝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运用研究[J]. 系统医学,2022,7(3):24-27.

[9]王堃成,李毅坚,赵学峰.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7):975-977.

[10]刘华云.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J]. 中外医疗,2021,40(10):178-180.

[11]王陆军.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304-305.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