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李元祯 张永娟

宁夏中卫市人民医院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推拿与针灸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年龄范围为28至75岁,以40至60岁的中年人为主。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单一针灸治疗,而实验组则接受中医推拿与针灸相结合的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颈椎功能的恢复情况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在疼痛缓解程度、颈椎活动度的改善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表明中医推拿与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医推拿;针灸;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231月至202412期间,本科室收治的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范围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0±8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年龄段。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通过颈椎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等病理改变,并伴有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典型的神经根受压症状,病程介于1个月至5年之间。

1.2 病例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且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相一致。

年龄范围在2875岁之间,性别不限。

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完成规定疗程的治疗及各项检查评估。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危象等)、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全身性严重疾病,可能无法耐受治疗或影响治疗效果评估的患者。

患有颈椎结核、肿瘤、骨折、脱位等颈椎器质性病变,以及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神经根受压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的患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个月内接受过颈椎相关手术或其他特殊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治疗效果判断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颈部及肩部。选取风池、天柱、颈夹脊、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适当的穴位加减。消毒穴位后,选用0.30mm×40mm - 50mm的毫针,采用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手法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以增强针感。每周进行3次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3.2 实验组

采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针灸治疗结束后,患者休息10 - 15分钟,接着进行中医推拿治疗。首先,医生用揉法、滚法、按法等手法在患者颈肩部及上肢肌肉进行放松,重点按摩紧张、痉挛的肌肉条索,操作时间约10分钟,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然后,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根据颈椎病变节段,在适当的角度和力度下进行扳动,以纠正颈椎关节的错位,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关节活动度,但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扳动次数为1 - 2次。最后,用拿法、揉法等手法再次放松颈肩部肌肉,结束推拿治疗。中医推拿治疗每周进行2次,与针灸治疗同步进行,共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分别让患者对颈肩部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记录患者的评分变化情况,以评估疼痛缓解程度。

颈椎活动度测量:使用颈椎活动度测量仪,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量患者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的活动范围,单位为度(°),对比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反映颈椎功能的恢复程度。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上肢肌力、感觉功能以及腱反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肌力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分为0 - 5级;感觉功能分为正常、减退、消失3个等级;腱反射分为正常、减弱、消失3种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评估,统计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的患者例数,计算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方法在相应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有力的统计学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分析

治疗前,对照组VAS评分为(6.5 ± 1.2)分,实验组VAS评分为(6.8 ± 1.0)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VAS评分为(5.0 ± 1.0)分,实验组VAS评分为(4.0 ± 0.8)分;治疗2周后,对照组VAS评分为(4.0 ± 0.8)分,实验组VAS评分为(3.0 ± 0.6)分;治疗4周后,对照组VAS评分为(3.0 ± 0.6)分,实验组VAS评分为(2.0 ± 0.4)分。实验组在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实验组在疼痛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对比分析

治疗前,对照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活动度分别为(30.0 ± 5.0°、(25.0 ± 4.0°、(35.0 ± 5.0°、(40.0 ± 6.0°,实验组分别为(32.0 ± 4.0°、(26.0 ± 3.0°、(36.0 ± 4.0°、(42.0 ± 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活动度分别为(35.0 ± 4.0°、(30.0 ± 3.0°、(40.0 ± 4.0°、(45.0 ± 5.0°,实验组分别为(40.0 ± 3.0°、(35.0 ± 2.0°、(45.0 ± 3.0°、(50.0 ± 4.0°。实验组在各方向的颈椎活动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实验组对颈椎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对比分析

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60%45/75),其中肌力恢复30例,感觉功能改善10例,腱反射恢复5例;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0%60/75),其中肌力恢复40例,感觉功能改善15例,腱反射恢复5例。经χ²检验,χ² = 6.25P < 0.05,显示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组别

治疗前 VAS 评分(分)

治疗 4 周后 VAS 评分(分)

治疗前颈椎活动度(°)

治疗 4 周后颈椎活动度(°)

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

对照组

6.5 ± 1.2

3.0 ± 0.6

前屈 30.0 ± 5.0,后伸 25.0 ± 4.0,侧屈 35.0 ± 5.0,旋转 40.0 ± 6.0

前屈 35.0 ± 4.0,后伸 30.0 ± 3.0,侧屈 40.0 ± 4.0,旋转 45.0 ± 5.0

6045/75

实验组

6.8 ± 1.0

2.0 ± 0.4

前屈 32.0 ± 4.0,后伸 26.0 ± 3.0,侧屈 36.0 ± 4.0,旋转 42.0 ± 5.0

前屈 40.0 ± 3.0,后伸 35.0 ± 2.0,侧屈 45.0 ± 3.0,旋转 50.0 ± 4.0

8060/75

3 讨论

颈椎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导致神经根受压,进而引发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造成显著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多样,但每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通过针刺颈部及上肢的穴位,能够调节局部气血运行,改善神经根的营养供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特定穴位如风池、天柱等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颈夹脊穴直接作用于颈椎病变部位,可调节颈椎的气血经络;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可疏通上肢经络气血,缓解上肢症状[3]。然而,针灸疗法在改善颈椎关节错位、肌肉紧张痉挛等问题方面作用有限,可能无法从根本上纠正颈椎的病理改变,影响治疗的长期效果。

中医推拿治疗则侧重于通过手法作用于颈椎及周围软组织,能够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同时还可以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关系,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关节活动度,增强颈椎的稳定性[4]。放松手法如揉法、滚法、按法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后续的手法操作创造良好条件;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能够针对性地纠正颈椎关节的错位,改善椎间孔的狭窄状况,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程度。但推拿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单独应用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一定的风险,如颈椎损伤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疼痛缓解程度、颈椎活动度改善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中医推拿与针灸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针灸可以调节全身气血经络,为推拿治疗提供良好的气血运行环境;推拿则可以直接作用于颈椎局部,纠正关节错位,放松肌肉,增强针灸的治疗效果。从疼痛缓解方面来看,实验组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颈椎活动度改善方面,实验组治疗后颈椎各方向的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对颈椎功能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颈部活动功能。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受压神经根的恢复,改善上肢的肌力、感觉等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尤其是那些病情较为复杂、症状较重的患者,采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这种联合治疗方法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综合治疗颈椎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复发率[5]。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联合治疗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确保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也应注意颈部的休息和保健,避免长时间低头、颈部受凉等不良因素,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仍需不断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技术,以更好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随林,姚小强.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06):161.DOI:10.19738/j.cnki.psy.2020.06.137.

[2]刘立群,彭敏红.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5):351-352.

[3]顾建峰.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7):34-36.DOI:10.14033/j.cnki.cfmr.2019.27.015.

[4]赵春,李俐依.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108-109.

[5]熊兵.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2):44+46.DOI:10.16281/j.cnki.jocml.2019.42.029.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