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预防及干预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谢书林 陈香霖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409199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的预防及干预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该研究区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排序的方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系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预防与护理干预,给予系统组患者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血压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系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经过比较,系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还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与研究。


关键词

高血压;预防及干预;血压控制;效果

正文


作为心内科常见疾病,高血压又称血压升高,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值较高,且高于正常现象1-2]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即未使用降压药物下,3次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值,而2022年版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舒张压≥80mmHg或收缩压≥130mmHg3-4]。作为一种可控但不可治愈的疾病,高血压的预防与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定期测量血压及饮食控制等5-6]。但不同的预防干预手段可有不同的临床效果7-8]。为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控制其症状,本文拟以系统护理干预的手段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更科学的管理,以期能降低患者血压,提高护理效果。相关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221月至202312月作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该研究区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排序的方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系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4.39±2.10)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2±2.10)年,给予系统组患者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与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4.39±2.2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3±2.13)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预防与护理干预]。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无需考虑相关变量。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与医学检查均确诊为高血压9-10];(2)患者均伴随有胸闷、心悸以及头晕等高血压临床症状;(3)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收集完整;(4)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文件;(5)本研究已获得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智力障碍或认知存在障碍者;(2)患有其他组织或器官恶性肿瘤者;(3)患有身体其它组织、器官相关基础疾病者;(4治疗依从度低且未能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预防与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高血压健康知识讲解、常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给予系统组患者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心理干预: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介绍以往经治疗有效的案例,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增强其接受治疗的依从度;(2)饮食指导: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对日常饮食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少盐与少油为主,确保合理搭配,日常饮食中多以新鲜蔬菜、瓜果为主,饮食习惯应以少食多餐为主。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保证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以保证身体恢复所需;(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讲解相关药物的具体功效与可能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不可漏服或错服相关药物,一旦出现上述不良情况应及时报告至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另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讲解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并坚持对血压测量结果进行记录;(4)运动指导: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助于血压控制,能够积极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展。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下为其制定强度合理的运动锻炼方案,运动量直至微微发汗即可,从而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压力。另外,若患者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5)定期随访:高血压具有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等特点,需要患者长期服药进行血压控制。因此,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叮嘱患者严格遵守医嘱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自身血压,并积极解答患者当前的疑问。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依据随访结果指导患者对药物服用量进行适当调整,以起到逐步控制血压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相关指标及评分工具如下:

1.3.1血压水平

护理前后患者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血压水平指标由主管护理人员进行检测、记录与统计,并比较统计结果。

1.3.2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主要采用GQLI-7评分量表进行评价,主要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3护理满意率

护理满意率主要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并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将护理满意情况具体分为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

注:患者护理满意计算公式:(组总例数-不满意例数)

                                       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纳入SPSS23.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血压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处不进行详细赘述。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为:(1)收缩压(SBP):系统组(40例)患者为(122.32±2.43mmHg,对照组(40例)患者为(128.22.±3.43mmHgt=8.878P=0.001;(收缩压结果是否太低了,距离高血压标准有点远。此处P值未填)(2)舒张压(DBP):系统组(40例)患者为(82.21±3.43mmHg,对照组(40例)患者为(98.04±2.43mmHg(系统组与对照组舒张压的差值较大,系统性护理能否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对比收缩压的差值较大,收缩压差值5舒张压差值20),t=23.832P=0.001;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系统组患者SBPDBP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躯体功能系统组(40例)患者为(77.38±5.21)分,对照组(40例)患者为(62.33±3.12)分,t=15.674P=0.001;(2心理功能系统组(40例)患者为(78.21±5.34)分,对照组(40例)患者为(61.43±4.32)分,t=15.451P=0.001;(3社会功能系统组(40例)患者为(77.32±4.42)分,对照组(40例)患者为(61.12±4.22)分,t=16.766P=0.001;(4物质功能系统组(40例)患者为(78.02±4.13)分,对照组(40例)患者为(62.23±4.12)分,t=17.119P=0.001;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系统组生活质量各条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3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经过护理,系统组40例患者中,满意例数为16例,较满意24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率为100.00%40/4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满意例数为10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率为70.00%28/40),x2=14.118P=0.001。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系统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

讨论

罹患高血压后,患者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头痛、心悸等症状,高血压危象者还有卒中、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等风险11-12]。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原则主要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控制患者症状等,因此相关护理方式也多围绕上述原则展开临床干预13-14]常规的高血压预防与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高血压健康知识讲解、常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在临床上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可纠正患者日常行为习惯及饮食习惯等15-16]。但临床实践发现,高血压常规预防与护理干预无法进一步控制患者血压,也无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因此应进一步优化高血压预防干预手段17-18]

高血压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即在常规预防干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心理护理,并辅以运动指导及院后随访等,旨在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医疗服务19-20]。从理论上分析,强化心理护理是基于患者患病年龄较大,心理较脆弱的特点,将常规心理护理进一步强化,以案例介绍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并可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或护理满意度21-22]。另外,运动指导可提高患者身体素质,而院后随访可进一步增加对患者后续病情的了解,且院后随访可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了解与指导,并可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用药习惯23-24]。本研究发现:①干预后系统组患者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与常规高血压预防与护理相比,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手段能进一步控制患者血压水平;②干预后系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评分更高,且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与常规高血压预防与护理相比,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手段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③干预后系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且组间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与常规高血压预防与护理相比,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手段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预防与护理干预手段在高血压中有较好的临床作用。

综上所述,给予高血压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还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珠芳.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慢病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1):158-160+164.

[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倪青. 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J]. 环球中医药,2024,17(1):173-187.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4):301-313.

[4]孙宁玲.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妊娠期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介及解读[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5):401-403.

[5]李倩.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名医,2022,(13):126-128.

[6]来娟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J].智慧健康,2021,7(07):163-165.

[7]袁勇.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4):3463-3465.

[8]刘少芳,曾金秋.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4):83-85.

[9]陈歌.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4818-4819.

[10]胡宝新.系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213-214.

[11]彭利,程红.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1):69-70.

[12]李艳琼.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31+133.

[13]李雪.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1):2+15.

[14]张俊发.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探讨[J].名医,2020,(05):159.

[15]鲍丽丽.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67-368.

[16]赵园园.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55-256.

[17]李楠楠.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9):171+174.

[18]杨秋月.系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79-280.

[19]曲美媛.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57.

[20]黎晓琴,周妍,凌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01):83-84.

[21]郑智红,湛贵霞.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170+172.

[22]蒋艳萍.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11):1560-1562.

[23]娄小妹.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148-149.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