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又称胆囊结石,如有这些症状,要注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胆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又称“胆石症”,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都是胆结石,只不过是按照发病的部分进行的分类。也就是说,如果结石发生于胆管处,则称“胆管结石”,如果结石发生于胆囊处,则称“胆囊结石”,而胆囊结石较为常见,所以临床上也经常会把胆结石称为“胆囊结石”。随着胆结石疾病的发展,患者的胆囊功能会受到影响,还会继发感染,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还有可能诱发胆囊癌,所以十分危险。
临床上接诊过一位51岁姓孙的先生,该先生顺利的进行完了胆囊结石手术,但是过程非常的惊悚。孙先生说:以为自己的结石只是很大的一块,但是哪知道最后取出来一大把,听医生说,结石大概有100多颗,将我的胆囊都堵住了,幸亏我的胆囊功能良好才能顺利进行完保胆取石治疗。那么孙先生胆囊内部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结石呢?后来听孙先生的讲述,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原来在三年前,孙先生就感觉自己的腹部不是很舒服,总出现疼痛的情况,医生建议进行肝胆B超,但是孙先生却认为是胃痛,之后的检查结果显示孙先生确实有胆结石,但是由于孙先生自身觉得疼痛减轻了,觉得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就回家养着了,这一养不要紧,不仅耽误了治疗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风险。直到近日孙先生又出现腹部不适的情况,才想起来治疗,这一治疗不要紧,看到结石这么多,着实吓了一跳。
对于胆结石而言,一旦患病就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因为该疾病会损伤胆囊功能,并且还会发展成为慢性炎症,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持续伤害身体的健康。对于病情严重的胆囊结石来讲,需要切除胆囊才能治愈,以免病情再次复发。而上述的孙先生可以说是非常幸福,耽误了那么长的治疗时间,还能顺利的进行保胆取石术,只是因为孙先生的胆囊功能良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幸运,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如果一旦因自己的不在意导致治疗时间的延误,很有可能会使自身的胆囊功能丧失,最后不得不切除胆囊,增加手术的风险。
那么胆结石因何而起?又有何临床表现呢?
1. 病因
(1)喜静少动
现代很多人群都缺少运动,喜欢宅在家里玩游戏或者是看电视,要不就是长期坐着办公,时间长了就会降低胆囊肌的收缩能力,还会延长胆汁排空的时间,造成胆汁郁结形成结石。
(2)肥胖
很多女性群体不仅不喜欢运动,还喜欢吃零食、甜食以及夜宵等,从而使体重增加,而在体重增加的这一过程里面,就有可能形成结石。
(3)不吃早餐
现代人群不吃早餐的情况较多,有的是不喜欢吃,有的是没有时间吃,但是不吃早餐会增加胆汁的浓度,从而促进细菌的繁殖,从而形成结石,而相反,如果长期食用早餐就会促使胆汁流出,降低胆汁的浓度,从而使胆结石的发生率降低。
(4)长期素食
很多人都不喜欢吃荤类食物,觉得肉不健康,导致长期食用素食,虽然水果和蔬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管是什么都要保证摄入量,如果长期素食,就会导致卵磷脂和胆盐水平下降,从而出现比例失调的现象,诱发胆结石。
(5)多次妊娠
多次妊娠的女性会出现胆道功能紊乱的情况,从而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最终使得胆汁潴留,加上女性妊娠期间胆固醇的含量较高,从而会增加结石的发病几率。
(6)遗传
结石具有一定的遗传几率。
(7)餐后喜欢吃零食
餐后吃零食会不利于消化,同时还不利于胆汁的排泄,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含量,诱发结石。
(8)患有其他的肝脏疾病
常见的有肝硬化、肝炎等,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使得肝脏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胆囊收缩能力下降、胆道静脉曲张等,从而诱发结石。
2. 临床表现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胆结石也是如此,你胆囊内的结石不是一下子蹦出来的,它是因为你的不在意而一点一点发展出来的,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它,别看它小,但是数目多起来可以足足把你的胆囊堵起来,让你失去胆囊的功能,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赶紧上医院检查,如果真有结石情况的发生,千万不要像孙先生一样回家疗养,我们要做的是配合医生积极的进行治疗,以清空结石。
(1)右上腹疼痛(多是因胆囊结石引发)、嗳气、厌食等。如果病情较轻,还有可能不存在临床的症状。
(2)上腹胀痛(多是因总胆管结石引发)、肝功能异常、剧烈疼痛等。
(3)眼睛或者皮肤发黄,也可以同时存在。
(4)呕吐
(5)发烧
(6)小便颜色犹如浓茶一样。
(7)大便呈灰白色。
据临床数据研究,胆结石的患病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患病几率要高于男性。由于胆结石症的产生多与我们生活当中的举动有关系,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多运动,多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均衡,多饮水,控制好体重,减少脂肪的摄入,同时养成吃早餐的习惯,以乐观的心态生活,减少零食的摄入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的水平下,减少患病的几率。同时,由于胆囊结石在早期隐匿性较强,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易与胃部不适等情况混淆,所以对于长期有以上不良举动的人群来讲,在此建议要做好每年1-2次的肝胆部位的相关检查,以了解自身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