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谨防跖痛症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张涛

大邑志昌骨科医院 四川省 成都市61133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跖痛症属于常见的骨科门诊疾病,即前足跖骨头负重区域有疼痛感,经常会病发不同程度的痛性胼胝。目前,跖痛症始终是症状学的诊断内容。伴随骨科亚专科足踝外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跖痛症生物力学的成因研究愈加深入。跖痛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谨防跖痛症。以下,我们将重点展开相关性研究,以供参考。

1 何为跖痛症?

所谓跖痛症,具体指的就是前足横弓出现劳损亦或是趾神经受压而导致足趾骨干与跖骨头跖面有疼痛感,以松弛性、压迫性为主要临床分类。其中,松弛性的跖痛症一般是第一跖骨的先天发育不正常所引起的横弓慢性损伤,也被称作原发性的跖骨内翻症。

对于跖痛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前足跖面有持续性的灼痛感,而且前足底存在胼胝,对跖骨头进行侧方挤压能够使疼痛感得到缓解。对于压迫性的跖痛症,一般是跖骨头部受到长时间的外力挤压,致使趾神经长期被压迫,进而诱发间质性神经炎。此类患者在行走的时候,前足会感受到阵发性的放射疼痛,直到临近的足趾,同时会并发感觉方面的异常、跖面有疼痛感,如果对跖骨头进行侧方挤压,还会使疼痛感不断加重。

2 中老年人需谨慎预防跖痛症

人的脚掌不仅有足趾,同样也含括12块的小骨,也被称作跗骨。以上部分均通过肌肉与韧带联结并形成前宽后窄微型拱桥,也被称作足弓。其中,宽头存在两支点,位于小趾与趾后方位置,而窄头支点为足跟。在足纵弓之外,同样也存在足横弓。由以上两者组成的拱桥具备极大的弹性,而在体重向足弓传递以后,就会根据特定比例向支撑点分配,并出现轻微程度的变形情况,对震荡吸收的同时还能够使腹腔器官、脑、胸以及脊髓等被保护。另外,足弓也可确保机体重心的平稳性,进而实现直立行走。

对于足弓前部,即为微型拱桥桥面,是跖骨并排而形成。而且,跖骨细长并在脚趾后方跖骨头鼓凸的部位,所以,跖骨类似于鼓槌。在跖骨间隙存在神经分支,并于足底内侧以及脚趾底面分布。

但因跖骨头相对粗大,且间隙要窄于跖骨干缝隙,经由此部位神经分支很容易被损伤。而很多人的足部天生就相对狭瘦且韧带相对松弛,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其身体趋于老化且骨质疏松,自身的肌肉力量不大,直接降低了韧带与筋膜的弹性,导致足弓的连接过于松弛,出现塌陷的几率也很大。除此之外,如果体重增长速度过快,亦或是生病以后软弱骨之间的肌肉萎缩且无力,同样会诱发足弓塌陷的情况。将以上因素作为基础,加之劳动活动过于剧烈、存在局部性外伤,或者是负重过大,鞋跟过高等,均会导致跖骨头位置的软组织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若长时间且反复的刺激,则会导致神经增粗并出现结节,进而使周边组织有增生的情况发生。

此时,患者的前足底部就会出现疼痛感,且感觉不适,对其站立与行走均十分不利。尤其是鞋袜不合适的时候十分明显。此外,跖痛症的疼痛感局限性明显,会向足趾方向放射,常见于第三、四足趾的根底部位,临床上以刀割样疼痛、刺痛等为主要表现。如果疼痛感强烈,患者很难忍受,必须立即停止行走亦或是站立,将鞋袜脱去后进行揉搓,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跖痛症也被称作跖神经痛,要想使疼痛感得到缓解,患者就一定要适当进行休息,降低负重,以免长时间站立与行走。鞋子应选宽松且柔软的,尽量不穿硬底鞋或者是高跟鞋。鞋底相当于跖骨头的后方能够钉橡皮横条,使得足部的负担被合理分配,尽可能地降低跖骨头的负重程度。一般情况下,可以每天晚上使用温热水泡脚,时间在30min即可。另外,可以对前足底部进行按摩,也可在光滑凸物之上放置患足,并且对前脚进行滚动性地摩擦。除此之外,也可选择足底按摩器或者是月球车等多种保健用品。如果患者的疼痛感相对严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与此同时,要与理疗、中药外洗以及热敷等方式相互结合,确保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如果患者无法愈合,即可接受手术治疗。

3 跖痛症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临床治疗跖痛症的过程中,重点在于跖骨头负重的缓解,对被破坏的跖板进行修复,重新构建前足负重点,使失衡肌力被有效调节。如果临床症状不明显,痛性胼胝不明显,则要选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症状,对矫形鞋垫进行定制,以保证跖骨头负重得以分散。若鞋跟高度增加,会使前足负重明显提高,要尽可能规避。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且病史较长,前足痛性胼胝相对明显,就要接受手术的治疗。

①跖骨头跖面骨突修复与切除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可在不规则跖骨头异常增生或者是骨折以后骨痂异常的情况下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此治疗方式运用前,要确定疾病原因为跖骨头趾面突起异常而引起的负重疼痛,同时疼痛性胼胝和骨突位置吻合,未确定其他的疼痛原因。另外,手术的切口要尽可能避免位于痛性胼胝中心,以免术后瘢痕产生不利影响。在手术治疗之前,跖骨需要接受侧位片拍摄亦或是疼痛点切线位片拍摄,进而对骨突的范围与位置形成相应了解。

②跖骨缩短处理。这种方法可应用在第二跖骨过长、第一跖骨头负重外移所引起的跖侧疼痛方面。在手术治疗中,要求对曲线予以恢复,确保第一跖骨头能够和地面充分接触。一般情况下,氏为常见的手术形式。对于截骨手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更具微创性特征。基于内镜辅助作用下完成操作,保证截骨线与跖骨头接近的位置是斜行表现,且截骨面为斜形粗糙,尽可能规避内固定操作。

③跖骨头抬高处理。使用伸趾肌腱后移方法将跖骨头悬吊起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其负重触地的面积。由于此种治疗方式无需截骨,所以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较快。然而,在手术期间,很难选择最理想的肌腱悬吊张力,而且在肌腱被长时间悬吊的情况下,还会有松弛问题的发生。

④跖板修复手术。因国内对跖板损伤的研究时间不长,所以研究成果也不顾多。如果患者对于运动要求过高,那么修复跖板十分关键,能够避免跖趾关节后期不稳定问题的出现。如果跖板的损伤程度较为明显,也可采用切除修补的方式,借助近节跖骨锚钉缝合跖板。若在跖底入路剥离软组织,可规避钝性分离情况的发生,减少术后瘢痕数量。

以上,我们针对跖痛症展开了相关性研究与分析,并了解具体的治疗措施与常见的手术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老年人,因其自身机体功能下降,所以跖骨头发生问题的几率更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以免诱发严重的跖痛症。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