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性分析

期刊: 亚洲泌尿外科杂志 DOI: PDF下载

李健1 骆莹莹2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40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与研究组(70例,给予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复发率及住院时间、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电凝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较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鼻出血;鼻内镜;临床效果

正文


    鼻出血是临床口鼻喉科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是由鼻部疾病或者全身疾病所引起。多数患者为单侧出血,少数为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重症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由于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段,且出血较凶猛,不易止血[1]。当前,临床治疗有介入栓塞术、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两者疗效不一。本文现将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140例鼻出血患者来源于本院2016年10-201910就诊。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70)与研究组(n=70),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组别

男性/女性

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n=70)

41/29

48.78±4.34

研究组(n=70)

40/30

48.45±4.64

X2/t

0.053

0.667

P

0.818

0.507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鼻出血患者的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2)血液疾病者;(3)不能耐受手术患者;(4)精神病者;(5)不愿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取坐卧位或者半卧位,若有必要给予镇静剂,休克者给予平卧低头位,并且按照休克急救。手术过程中的导管选择性置于出血侧颈总动脉开口处,并且注入混合有对比剂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采用1ml的注射器吸取少量的栓塞液,缓慢及间断低压通过SP微导管注入,且栓塞颈内动脉系统,并观察血流速度及情况,停止栓塞。

研究组:给予鼻内镜电凝治疗。实施方法: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行表面麻醉。依次沿着鼻中隔、中鼻道及其嗅裂区明确出血部位,尤其是下鼻道穹隆部。若见到活动性出血可明确出血点,在出血间歇期内见到白色突起或者粟样突起,轻吸后可引起出血,则可确诊为出血点。明确出血位置后,采用2%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并采用国产的GD350型双极电凝20万止血治疗,持续时间为0.5-1.5s,适当进行1-3次。若患者鼻道后端出血,为了能够操作方便,可采用剥离子向内侧骨折下鼻甲获得较好的手术视野及手术操作空间。对于嗅裂鼻中隔部出血,可采用剥离子向外侧骨折中鼻甲获得较好的手术操作空间。对于鼻中隔前鼻端偏曲者,可在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膜下进行切除矫正。有效止血后将有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的明胶海绵贴在患处。

1.3疗效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复发及无效。治愈:治疗7日后无复发。复发:治疗7日后再次出现出血情况。无效:患者临床出血情况无改善,并且反复出血。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基本资料中的例数、临床疗效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基本资料中的年龄、术后的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若P<0.05表明数据与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

组别

治愈

复发

无效

对照组(n=70)

67(95.71)

1(1.43)

0(0)

研究组(n=70)

49(70.00)

1420.00

0(0)

X2

8.343

9.111

11.211

P

0.012

0.002

0.003

2.2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所示:

2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VAS(分)

住院时间(天)

对照组(n=70)

6.23±1.23

4.45±1.02

研究组(n=70)

4.23±1.11

6.34±1.45

t

7.233

9.155

P

0.012

0.023

3、讨论

   临床常见的鼻出血以深部出血的治疗最为复杂,由于其位置较深,加上部位较隐蔽,往往增加了止血难度。传统的介入栓塞术准确快速,且安全可靠,但相对费用较高,往往引起失语或者偏瘫等并发症。同时若患者出血部位栓塞后,周围血管网形成侧支循环;加上所栓塞的动脉并不是主要的供血动脉,未能完全堵塞[2];栓塞容易脱落,堵塞下部较细的血管,最终出现较高复发率。而鼻内镜电凝止血治疗,有着较宽视野,较细的管径,且图像清晰,可多方位的观察鼻腔及鼻咽部的部位。尤其是鼻腔后部出血点,有着较宽视野,便于止血,实现精确操作。同时烧灼温和,较小的损伤及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后鼻孔堵塞,减轻术后疼痛[3]。通过鼻内镜止血,提高止血精确性及治愈性。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充分证实了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振波. 分析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4):23-24.

[2]刘小佳, 陈焕钧, 刘卫平, et al.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对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2(14):12-13.

[3]许建华, 邓丹, 仝林, et al.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 2019,2(11):14-15.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