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效果观察

期刊: 亚洲泌尿外科杂志 DOI: PDF下载

钱春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区 201700

摘要

目的 研究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采取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本院筛选出86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病历资料来源2019年1月~2020年1月。使用抽签法对83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3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为对照组,给予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95.35%高于对照组81.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给予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有显著疗效,相较于常规内科治疗方式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止血速度,促进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

内科;动脉源性胃出血;放射介入;动脉栓塞

正文


动脉源性胃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具有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难确定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中病因无法快速确定,极易引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有报道显示,该病的死亡率达至13%[1]。目前。针对动脉源性胃出血,临床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以及腹部探查手术治疗为主,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疗效并不理想,故选择一种有效、科学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医学专家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性介入联合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式,能够及时找到出血部位,且可以快速止血,进而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治疗进展,缩短其住院时间[2]。故本文就20191~20202月在本院筛选的86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法对本院筛选的86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病例资料来源为20191~20201月。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8,年龄在26~55岁,平均为(36.32±3.69)岁;有11例为急性胃炎出血、17例为胃溃疡出血、15例为贲门撕裂伤出血。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617,年龄在28~53岁,平均为(35.82±3.97)岁;有12例为急性胃炎出血、15例为胃溃疡出血、16例为贲门撕裂伤出血。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于患者入院后依据其具体病情变化,进行补液,给予注射高效质子泵抑制剂、输液等,如若还无法止血,则需在胃镜辅助下实行止血干预。实验组给予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1)采用数字减影血管检查,全面检查并掌握患者出血以及出血情况,并于造影检查结果辅助下,使用Seldinge穿刺技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实行肠系膜上动脉以及腹腔动脉选取合适造影,在发生异样情况时或出现不明血管,则可选用超选择性造影。(2)如若检查结果发现血管增粗、血管壁粗糙等情况,则可于动脉期存有对比剂凝聚时,诊断为出血性阳性,表明患者出血病灶主要源于供血动脉,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等。随后针对患者出血动脉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实行栓塞治疗。如若患者出血速度减缓,甚至止住出血,便可结束栓塞,实行施压包扎。结束后应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实行止血、吸氧、抗感染治疗等,对患者血压、心率等严密监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痊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经检查出血停止;微效:症状以及体征得到缓解,经检查止血得到控制;恶化;患者病情无改变,甚至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查,而百分比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查,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95.35%高于对照组81.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

痊愈

微效

恶化

总有效率

实验组(n=43

28

13

2

95.35

对照组(n=43

18

17

8

81.40

χ2




9.471

P




0.003

 

3 讨论

动脉源性胃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重症疾病,主要是源于患者体内屈氏韧带消化器官发生病变导致,主要是胃部出血,黑便、呕吐等均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该病主要包括肺静脉曲张性出血以及静脉曲张性出血。如若未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实行止血,不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严重时可能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主要依据内镜确定出血部位,进行对症治疗方式,但其治疗效果无法得到临床医学专家的满意[4]。故选取一种合适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医学专家研究的重点内容。

陈贤平[5]研究表明,对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采取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使用相关影像设备迅速确定出血部位,预判病变血管以及主干之间的联系,经过穿刺患者皮肤血管,及时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进而达到止血效果。明胶海绵是一种中期栓塞剂,对于1mm肌性动脉具有显著效果,使用后7~21d便可开始吸收,进而降低胃出血复发率,且术后粘膜开始恢复的几周内可以对动脉再溶通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对于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使用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能够提升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治疗进展,对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内科治疗,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更佳,可使治疗进展更加顺利,有利于快速控制出血,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兰军.动脉源性胃出血经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3):321-323.

[2]贠鸿杰,翟君敏.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术治疗61例动脉源性胃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4):142-144..

[3]陈刚,赵许亚,王瑞娜,.放射介入配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临床 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J].系统医学,2018,3(12):42-44.

[4]李红科,冯辉.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0):81-83,87.

[5]陈贤平.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104-105.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