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

期刊: 亚洲泌尿外科杂志 DOI: PDF下载

梁渝钒

泾川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300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消化酶胶囊与针灸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价值。方法:以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在2019.1-12期间,根据随机分组形式,将患者划分为甲组与乙组,分别进行复方消化酶胶囊与其联合针灸治疗,各组患者41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甲组证候积分高于乙组(P<0.05);甲组有效率78.0%,低于乙组有效率97.5%(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3%,高于乙组4.8%(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复方消化酶胶囊与针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复方消化酶胶囊;针灸;功能性消化不良

正文


    在临床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比较常见疾病类型,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胀或早饱等症状,且具有病情持续、反复发作特点,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通常是将药物控制作为重点[1]。目前,复方消化酶胶囊属于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药物,虽然单独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极易发生复发情况,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2]。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文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对象,主要对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详细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在2019.1-12期间,根据随机分组形式,将患者划分为甲组与乙组,各组患者41例。入组标准:满足临床诊断标准,未发生药物过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等。排除标准:依从性差中途退出、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等。甲组男女分别21例、20例,平均年龄为(45.5±2.5)岁;乙组男女分别23例、18例,平均年龄为(44±2)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患者进行复方消化酶胶囊(生产单位:昆明四创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646)治疗,以口服方式治疗,每次1-2粒,每日三次[3]。乙组是以此为基础,向患者进行针灸联合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取中脘穴和足三里穴,选择直径0.3毫米长度25-50毫米针灸针,首先进行常规皮肤消毒,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均取直刺方式,深度分别为25-40毫米、25-50毫米,以平补平泻手法予以操作,捻转角度呈现90°-180°,提插幅度维持3-5毫米,按照每分钟60-90次标准进行,同时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运转[4]2组患者均持续4周治疗。

1.3 观察标准

    患者征候积分按照脘腹痞满和嗳气症状等划分,即无症状和轻、中、重度,根据0-4分划分为五级。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且证候积分下降90%以上;显效,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证候积分下降70%-89%左右;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且征候积分下降30%-69%左右。无效,症状未发生变化,征候积分下降30%以下。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如乳房胀痛与头晕、口干等。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证候积分(±s),t检验,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x2检验。当P<0.05时,代表对比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征候积分对比

    对比甲组、乙组患者证候积分发现,甲组各项指标高于乙组(P<0.05),见表1。

1 2组征候积分对比[n、±s、分]

分组

n

脘腹痞满

泛酸

嗳气

甲组

41

1.55±0.26

1.88±0.12

1.67±0.14

乙组

41

0.80±0.01

0.97±0.12

0.80±0.04

t


18.4569

34.3350

38.2598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临床疗效

    甲组有效率78.0%,低于乙组有效率97.5%P<0.05),见表2。

2 2组临床疗效对比[n、%]

分组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甲组

41

22

6

4

9

32(78.0%)

乙组

41

27

8

5

1

40(97.5%)

X2






7.2889

P






0.0069

2.3 不良反应

    甲组乳房胀痛3例,头晕4例,口干3例,发生率24.3%;乙组头晕2例,发生率4.8%,对比差异显著(x2=6.2476,P=0.0124)。

3 讨论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未确定,在患者临床治疗中,主要选择对症处理方式进行控制,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极易发生复发情况。对于复方消化酶来讲,因其属于复方制剂,具体包含木瓜酶和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其中木瓜酶具备蛋白酶、酯酶活性,可以实现多肽与酯等水解能力,从而发挥消炎和止痛等功效;胃蛋白酶可以实现食物蛋白质划分,使其分解成小肽片段,以促进消化等[5]。在中医学中,功能消化不良归属“痞证”与“胃脘痛”范围,因为饮食不节等原因造成脾胃虚弱,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该坚持按照“调通脾胃”等原则进行。部分调查研究表明,足三里穴和中脘穴针灸,可以通过对胃分泌的刺激提高胃动力。

    本文研究时,乙组患者采取复方消化酶胶囊与针灸的联合治疗,患者证候积分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7.5%,不良反应发生率4.8%,各项数据均优于甲组单纯药物治疗(P<0.05),可见,乙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临床症状,利用加强肠胃功能促进患者肠胃蠕动,进而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时,选择复方消化酶胶囊与针灸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6):585-586.

[2]刘平.多潘立酮结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3):54-55.

[3]段明娟,邱爱龙.雷贝拉唑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8):126-127.

[4]段不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J].饮食保健,2019,6(42):75-76.

[5]余琳,文皓.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2):87-88.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