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减压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正文
重型颅脑创伤在临床中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手术方式为传统颞顶瓣开颅手术,虽然这种手术方式有效,但运用效果不太理想[1]。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我科室采用了大骨瓣减压手术,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100例在我科室进行重型颅脑创伤治疗病人作为调研对象,此次调查时间为2018.5至2019.6。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比组,男性与女性病例分别为26与24例,年龄在35岁至66岁之间,平均50.5岁±1.3岁。实验组,男性与女性病例分别为27与23例,年龄在36岁至67岁之间,平均51.5岁±1.6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值,>0.05。
1.1.1纳入标准为:(1)参选患者均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2)参选患者无严重语言功能障碍;(3)对于本次治疗的药物无药物过敏史。
1.1.2排除标准为:(1)患者病历资料不完整或者出院后失去联系的患者;(2)参选患者有其他脏器疾病或者肿瘤疾病;(3)患者有严重语言功能障碍。
1.2方式
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
实验组采用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方式,见如下:术中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全麻,在病人额、颞、顶制作大弧形切口,从病人发际线旁2厘米至3厘米位置处开始和上矢状窦平行并切至病人的顶结节,转下切至病人的颞部,耳前以垂直向下的方式直达颧弓,充分暴露颅骨后形成大小约为12厘米×15厘米的骨窗,以横向切开方式将颅窝底部的硬膜切开,行T字形扩大,清除病人脑内血肿,将骨瓣去除,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逐层缝合。
1.3指标观察和评价
观察治疗结果。采用采用格拉斯哥评分方式进行,恢复效果尚可为七分至八分,中度伤残为五分至六分,严重伤残为三分至四分,植物情况为二分,死亡为一分。
1.4统计学方式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χ2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对比组:参与调查的50例病人中,经过格拉斯哥评分结果证实,共有5例病人发生死亡,共有12例病人呈植物状态,共有13例病人呈重度伤残,共有11例病人为中度伤残,剩余9例病人恢复效果尚可,构成比分别为10%、24%、26%、22%、18%;实验组:参与调查的50例病人中,经过格拉斯哥评分结果证实,共有0例病人发生死亡,共有4例病人呈植物状态,共有6例病人呈重度伤残,共有18例病人为中度伤残,剩余22例病人恢复效果尚可,构成比分别为0.00%、8%、12%、36%、44%,对比组死亡率为10%和实验组的0.00%相比较高,植物状态率为24%和实验组8%相比较高,重度伤残率为26%和实验组12%相比较高,中度伤残率为22%和实验组36%相比较低,恢复良好率为18%和实验组的44%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0.0000。
3.讨论
颅脑创伤在临床中属于高发而常见疾病,颅脑外伤根据疾病严重情况不同,分为轻中重型,其中以重型最为常见[2]。重型颅脑创伤在临床中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手术方式为传统颞顶瓣开颅手术。这种手术方式是根据病人血肿位置开骨窗实施治疗,骨窗面积非常小,导致术中视野不是十分清晰,而且也无法彻底将血肿清除,也无法将坏死的颅脑组织切除,起不到充分降低颅内压的作用[3]。术后病人很可能出现脑组织嵌顿以及缺血、再次损伤等情况,同时还可能诱发引起弥漫性脑肿胀,给病人术后康复造成直接的影响。我科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采用了大骨瓣减压手术。
大骨瓣减压手术是标准的大面积骨窗,在手术中具备术中视野清晰的特点,能够将受损的脑组织以及血肿组织彻底清除,可充分的降低压力,同时能够将深部的血肿清除,避免出现遗漏以及伤及原发病灶,同时还能够改善脑脊液循环,降低继发性病理生理损伤,改善脑干压迫情况。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可采取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方式,此治疗方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祖向阳,张鹏.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7(01):22-24.
[2]李学迁,谷世那,王坤鹏,等.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7):1117-1120.
[3]Sun Fenglong, Liang Qingchen, Wang Hongqing, et 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aminectomy and open hemivertebral decompres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J].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9,39(12):755-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