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氟康唑;克霉唑阴道栓;霉菌性阴道炎
正文
VVC是常见的阴道炎病型,其致病菌多是白色念珠菌,症状为外阴瘙痒、尿痛、灼痛与阴道分泌物增加等。白带呈豆渣样,且黏附于阴道黏膜与小阴唇内侧,易出现摩擦出血症状[1]。临床多通过抗真菌治疗改善病情,但耐药性高,增加后续治疗难度。本研究主体为67例VVC患者,旨在探究氟康唑+克霉唑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来我禹村镇卫生院治疗的67例VVC患者。纳入标准为:确诊为VVC;伴有白带异常和阴道红肿等典型症状;镜检可见卵圆形孢子与假菌丝;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对研究药物过敏;近1个月经药物治疗;伴有肝肾功能异常;难以配合研究。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是34例与33例。其中,A组年龄范围是23-59岁,平均(35.95±0.75)岁;病程范围是3个月-4年,平均(1.86±0.19)年;未婚14例,已婚20例。B组年龄范围是24-55岁,平均(35.34±0.16)岁;病程范围是4个月-3年,平均(1.51±0.12)年;未婚15例,已婚18例。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
B组行常规治疗:告知患者禁止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并使用克霉唑阴道栓治疗,用药前3d,需每日清洁阴道,做好杀菌护理。用药方法为:清洁外阴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克霉唑阴道栓置入阴道穹隆处,每次1粒,治疗时间为每日睡前,共治疗1周。
A组基于B组,口服氟康唑,每次150mg,每日1次,共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与12个月,记录复发率;观察阴道烧灼感、轻微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症状消失,经阴道分泌物检查呈阴性;显著疗效:症状明显好转,经阴道分泌物检查呈阴性;初见疗效:症状有改善,经阴道分泌物检查呈弱阳性;未见疗效:症状无变化,经阴道分泌物检查呈阴性[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用SPSS16.0软件,几率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B组为75.76%(P<0.05)。
表1 对比总有效率[n/%]
分组 | 例数 | 基本治愈 | 显著疗效 | 初见疗效 | 未见疗效 | 总有效 |
A组 | 34 | 18(52.94) | 9(26.47) | 5(14.71) | 2(5.88) | 94.12(32/34) |
B组 | 33 | 12(36.36) | 6(18.18) | 7(21.21) | 8(24.24) | 75.76(25/33) |
x2 | - | - | - | - | - | 4.446 |
P | - | - | - | - | - | 0.035 |
2.2 对比复发率
随访6个月与12个月,A组的复发率均低于B组(P<0.05)。
表2 对比复发率[n/%]
分组 | 例数 | 6个月 | 12个月 |
A组 | 34 | 1(2.94) | 2(5.88) |
B组 | 33 | 6(18.18) | 9(27.27) |
x2 | - | 4.157 | 5.584 |
P | - | 0.042 | 0.018 |
2.3 对比不良反应率
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82%,B组为30.30%(P<0.05)。
表3 对比不良反应率[n/%]
分组 | 例数 | 阴道烧灼感 | 轻微恶心 | 呕吐 | 腹部不适 | 发生率 |
A组 | 34 | 1(2.94) | 2(5.88) | 0 | 0 | 8.82(3/34) |
B组 | 33 | 4(12.12) | 4(12.12) | 1(3.03) | 1(3.03) | 30.30(10/33) |
x2 | - | - | - | - | - | 4.941 |
P | - | - | - | - | - | 0.026 |
3讨论
阴道环境具有潮湿性、温暖性与偏酸性特征,利于霉菌生长与繁殖,使VVC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约为75%[3]。其具有高复发率,且迁延难愈,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病因是内环境紊乱、外阴不洁、滥用抗生素与性生活不洁等,严重影响女性群体的生理健康。有数据显示,VVC患者中,90%以上的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少部分为近平滑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女性阴道中存有较多的白色念珠菌,其呈卵圆形,属于单壁细胞,因多种因素导致细胞发芽或伴有孢子,进而形成假菌丝。当阴道环境失衡,如酸碱度下降或糖原增多时,念珠菌会迅速繁殖,导致炎症反应[4]。VVC的高发部位是尿道与宫颈腺体,因此经阴道给药可实现抗菌作用。克霉唑的作用机制为:①抑制磷脂与甘油三酯合成,并能降低过氧化酶与氧化酶活性,使氧化氢有效聚集,促使细胞结构坏死或是变性。②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实际活性,破坏真菌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进而抗菌。但其单纯治疗的不良反应多,需结合氟康唑。氟康唑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抑制细胞色素P450活性,减少麦角固醇于真菌细胞膜表面大量合成,充分发挥杀菌功效。其口服用药的生物利用度高,可优化治疗效果[5]。
结果中,A组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B组(75.76%)(P<0.05)。说明联合治疗能够尽快清除致病菌,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疾病康复。原因是联合治疗可实现内外兼治,在阴道用药的同时行口服药物治疗,可增强疗效。随访6个月与12个月,A组的复发率均低于B组(P<0.05)。说明联合治疗的复发率更低,原因是其整体疗效理想,能够提高致病菌的清除率,规避复发风险,改善预后。A组的不良反应率(8.82%)低于B组(30.30%)(P<0.05)。说明联合治疗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原因是口服氟康唑可减少克霉唑的外用剂量,吸收率更高,不易导致呕吐或是腹部不适等偏重反应。总之,氟康唑+克霉唑治疗VVC的疗效较佳,能够作为该病的常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春霞.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5):39.
[2]王燕娟.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9):120-121.
[3]史琼花,张菊香.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100-101.
[4]孙红.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8):309-310.
[5]马巧芬,田辉.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4):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