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

期刊: 亚洲泌尿外科杂志 DOI: PDF下载

第一作者:苏梦可1,通讯作者:杨一民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08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截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儿科收治的黄疸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按照总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可划分为三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选择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参照组,来就不同组别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中度组、重度组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相对于正常新生儿偏高,其有利于疾病的检出与诊断。


关键词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新生儿黄疸;表达水平;临床意义

正文


在近几年二胎政策的开放后,临床新生儿个体数量增加,这就使得一系列新生儿疾病的诱发率上升。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又将其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以新生儿皮肤、眼部等颜色异常为主。黄疸可根据其具体表现,划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类,其中生理性黄疸会随着新生儿的成长逐渐消失,病理性黄疸则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且进展较快,病情严重,且很容易诱发其他疾病[1]。部分研究指出,黄疸严重的新生儿可能会诱发胆红素脑病,进而致残,危及个体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在临床上必须要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准确的甄别和治疗。血清总胆红素作为新生儿黄疸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除此之外,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也是相对明显的指标。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来就这两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其适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我院在20186月至20196月儿科收治的黄疸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按照总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可划分为三组——轻度组30例(男女各有17例、13例,胎龄36~42周)、中度组30例(男女各有18例、12例,胎龄37~42周)、重度组30例(男女各有16例、14例,胎龄36~41周)。选择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参照组,男女各有34例、26例,胎龄37~41周。

纳入标准:(1)所有新生儿均符合临床黄疸的诊断标准[2],其具体为在出生24h内出现;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15mg/dl)、足月儿>221umol/L12.9mg/dl);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反复;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参与研究的新生儿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3)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且体重在(3700±320g。

对研究中涉及的新生儿常规资料进行比较,P>0.05,可进行研究。

1.2方法

1.2.1 分层标准 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具体状况,可将其划分为3组,重度、中度和轻度。其具体按照血胆总红素的水平高低来进行分组:重度>342umol/L,中度在257~342umol/L、轻度<257mol/L

1.2.2 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在发生黄疸后,未服用抗生素之前,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后,抽取静脉血2mL。然后以3000r/min离心分析,持续5min,获得血清后,分析其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1 不同新生儿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组别

C反应蛋白(mg/L

降钙素原(ng/mL

黄疸新生儿

重度组(n=30

10.92±7.38

1.89±1.34

中度组(n=30

6.54±6.42

1.67±0.87

轻度组(n=30

5.62±4.23

1.03±0.78

参照组(n=60

2.87±1.45

0.42±0.65

 

3讨论

在近几年来的新生儿科工作中,黄疸发生率逐渐上升。而黄疸本身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区分,治疗时间也会受到延误,从而限制其健康成长。血清胆红素虽然是一个相对可靠的指标,但是在部分状况的影响下,会出现波动。因此,临床在新生儿黄疸的鉴别上,一直在进行研究。C反应蛋白(CRP)是细菌性炎症的重要指标,其是在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机体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在30~50h,会达到峰值。炎症减轻或者消除后的数天内,还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控制,就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后果[3]。而病理性黄疸多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所致,细菌感染率搞到60%,因此,C反应蛋白异常较为普遍。降钙素原属于氨基酸序列,在体内外均有较高的稳定性。正常状态下,降钙素原是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多数健康人血液中的降钙素原都低于0.01ng/mL,且在非感染的状况下,不会有升高的迹象[4]。反之,在升高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在感染早期(2~3h)还会出现升高现象,在24h达到高峰,且持续12~48h。如果能够及时控制感染,控制后72h会逐渐下降,达到正常值,临床也将其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5]。从上述文中可以看出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是存在正相关关系[6]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有60例,黄疸新生儿共计90例,其中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在对其进行静脉血采样和分析后,可以看出,黄疸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明显偏低,重度和中度较高,其与正常值存在明显的区别。

综上所述,除却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也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评价指标,且与黄疸类型鉴别和演变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的开展治疗工作,值得临床重视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全瑶.CRP、PCT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24.

[2]李溦,杨一民.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29-31.

[3]邹新妍,张丽.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2):204-206.

[4]韩丽,张慧芸.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08):141-142.

[5]雷喜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470-4471.

[6]彭华.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1):6431+6434.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