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焦虑;抑郁
正文
手术是针对急危重症及各类创伤等疾病的治疗方式之一,是临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之于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往往代表着疾病危重、凶险,患者多具有恐慌、焦虑、高度紧张、敏感甚至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对遵医依从性产生一定影响[1]。因此,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探析舒适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11~73(42.4±30.6)岁;观察组: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14~72(43.5±28.5)岁。分组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遵循护理管理部及各专科护理制度实施一系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教育,如下:
1.2.1术前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健康绿色的饮食方案,协助排泄,指导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睡前开展肌肉放松训练;肢体功能较差者协助其穿脱衣物,定期打扫病房,保证清洁及无菌化,避免发生感染;科普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从患者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途径进行沟通,舒缓患者压力,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提升治疗自信心。
1.2.2术中护理
室内温湿度根据患者主诉设定,标准以20~25℃、50~60%为宜,换气次数6次/h,参照Ⅳ级洁净手术室进行调整;局麻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散注意力,防止患者出现高度紧张状态,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全身心放松,同时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证手术顺利性。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皮肤消毒液、血迹,做好保暖措施。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转移至患者病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其手术状况符合期望,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等,期间需重点关注留置导管、手术创口处状况;嘱咐各注意事项并指导家属;定时查房,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询问患者主诉,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疗效标准
使用SAS、SD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SAS:50~60(包括60~61)分轻度焦虑、61~70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SDS:53~62分(包括62~63)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AS:对照组(63.26±3.69)分,观察组(30.51±3.54)分,(t=44.043、P=0.001);SDS:对照组(62.83±1.17)分,观察组(31.29±2.52)分,(t=80.271、P=0.001)。
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以疾病治愈的常规医疗理念已逐步升级为生物-心理-社会的三位一体综合医护模式[2-3]。患者医疗感受、医护工作本身不再单一局限于疾病治愈,而进一步过渡转变关注患者心理层面的精神需求,即生理需求是基本,还应保证患者住院中足够的舒适度。手术治疗之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多具有恐惧、高度紧张、敏感等负向心理、情绪,因而予以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提示,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从知识科普、心理科普、肢体护理等细心照料,开展全方位、精细化的护理服务,无论肢体或心理,均有效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提高住院舒适度,从而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综合所述,为手术治疗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佐卿,姚春花. 手术患者潜在性损伤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2006,03:64-66.
[2]姜丽伟. 浅析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1:208-209.
[3]贯彻全科医学理念 践行全科医疗——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J]. 中国全科医学,2018,14:1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