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

期刊: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 DOI: PDF下载

李毓茹

邯郸市涉县中医院 河北 邯郸 056400

摘要

目的:探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17.5%,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有助于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综合护理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可提高预后[1-2]。但溶栓再灌注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增加病死风险。因而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鉴于此,本研究为探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3(57.5±15.5)岁;观察组:男23例,对照17例,年46~75(60.5±14.5)岁,分组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情观察、用药监督、生命体征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护理,如下:

1)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率急剧降低,需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以平卧位安置。若患者处理后并发I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快速静脉输注阿托品,维持心率至稳定范围内,同时观察是否产生口干舌燥、神志不清、眩晕、颜面或皮肤潮红、咽喉干燥、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加强老年患者监测)甚至谵妄等不良反应;(2)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需加强病情监测,若心室率过快需加用药物及(或)电复律治疗,以防休克;(3)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需及时给予50~100mg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必要时可追注一次,同步输液泵维持甲;(4)输注胺碘酮静脉留置针首选中心静脉导管或粗大静脉,严格掌控静脉输注速度(微泵可有效控制用药速度及时间精确性;(5)大部分患者由于胸痛、心悸、胸部压榨感等不适症状,多具有恐慌、高度紧张、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一定程度上可加剧病情。护理人员可通过科普疾病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缓解其心理负担,避免由于精神因素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而诱发心律失常。

1.3 疗效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心室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及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为(21.34±1.88min,低于对照组的(38.45±2.21min,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t=37.296、P=0.01)。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85%(34/40),差异具具统计学意义(P<0.05)(χ2=3.914、P=0.04)。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2例心室颤动,1例恶性心律失常;对照组发生4例心室颤动,3例恶性心律失常。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17.5%(7/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χ2=1.829、P=0.01)。

3.讨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致使患者预后较差的高危独立危险因素,需及时对症处理[3]

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心律失常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分析本次护理思维及作用如下: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备置各项抢救药物、设备(包括阿托品、利多卡因、除颤器等),由高年资医师负责溶栓,持续心电监护,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均开展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判断及应急处理技能培训,正确认识再灌注心率失常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高发期等,并掌握各抢救药品的使用指征、要点及注意事项,熟练运用心肺复苏、除颤等急救技术。此外本次护理对意识清晰患者适度开展心理护理,旨在避免不良情绪诱发心率、血压异常,降低心脏负担,有助于抑制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事件。

综合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有助于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雪.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14-115.

[2]杜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30(02):88-90.

[3]黄育强.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8):176-177.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