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急救效率;预后
正文
不稳定心绞痛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冠脉痉挛所致,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故尽早诊治不稳定心绞痛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能及时提供护理服务,改善预后结局,但关于其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研究较少。鉴于此,该研究以9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探究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的具体应用和医学作用,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时间段在2022.05~2024.05,总共有90例患者入选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试验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区间在41岁至78岁,平均(59.43±8.16)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范围在42岁-78岁,平均(60.14±8.23)岁。对比两组的各项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展开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干预,详细措施为:
(1)出诊前护理:急诊护士在接听急救电话后,需立即通知救护车司机与急诊医护人员做好出诊准备,救护车司机根据患者位置和实时路况选取最优路线,确保在短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急诊医护人员准备好急救医疗设备、急救物品等,要求在接听电话3min内随车出发。在前往现场途中,再次联系拨打急救电话者,仔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发病情况等,协助患者维持平卧姿势。
(2)急救现场护理:抵达急救现场后,医护人员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后,即刻给予中流量的吸氧处理,氧浓度控制在30%~50%;舌下含服0.5mg的硝酸甘油;帮助其构建静脉通道,取5mL硝酸甘油注射液与250mL的0.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连接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体征变化;若患者存在房颤情况,需做好除颤准备,并配合医生进行除颤治疗;在急救过程中主动与患者沟通,简单介绍疾病知识,强调情绪波动对病情控制的消极作用,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3)转运护理:完成现场后立即转运患者,注意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不可大幅度转变体位。患者进入救护车后保持平卧姿势,头部偏向一侧,并保护头部。转运过程中动态监测体征变化,电话联系相关科室,告知患者的相关情况,做好抢救准备。
(4)入院后护理:抵达医院后,打开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入急救室进行抢救,并与急诊室的护士长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1)急救效率:统计分诊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时间越短则代表急救效率越高。
(2)预后情况,判断依据:①干预后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各项体征稳定,则评定为好转;②干预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则评定为无效;③干预后患者死亡,则视为死亡。统计好转例数,计算预后良好率。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5.0软件处理本研究获取的所有数据,借助平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t验证;利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卡方(x2)检验法;所有结果中,当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的急救效率
干预后,在分诊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上,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评价两组的急救效率(,min)
组别 | 例数 | 分诊时间 |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 急诊抢救时间 |
试验组 | 45 | 2.58±0.64 | 8.64±2.17 | 15.89±3.26 |
对照组 | 45 | 3.15±0.73 | 10.92±3.15 | 20.47±5.32 |
t | - | 3.939 | 3.999 | 4.924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2.2 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
在预后良好率上,试验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n(%)]
组别 | 例数 | 好转 | 无效 | 死亡 | 预后良好率 |
试验组 | 45 | 40 | 4 | 1 | 40(88.89) |
对照组 | 45 | 31 | 9 | 5 | 31(68.89) |
x2 | - | - | - | - | 5.404 |
P | - | - | - | - | 0.020 |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十分严重,若未及时救治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临床加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早期救治是十分必要的。
既往临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但干预效果不理想。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时刻牢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把疾病急救阶段作为护理重点,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指导,赢取抢救时间,从而稳定病情[2]。该研究发现,试验组经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干预后,其急救效率及预后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追其原因是: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通过出诊前护理,能缩短出诊时间,指导患者简单急救处理;加强急救现场护理,到达急救现场后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待确诊疾病后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有利于维持体征稳定,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加强转运护理与入院后护理,能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3]。
综上所述,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流程和治疗策略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急救效率,改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章晓芹,冯海珊,林惠玉.无缝隙护理联合移情干预对急诊心绞痛病人急救效率、心理状态及期望水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08):1071-1074.
[2]欧阳好,林炳锐,李平,等.社区医疗和院前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2):43-45.
[3]黄碧芬.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7):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