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脐针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王丽莎 田娟通讯作者

黔南州中医院 贵州 558000

摘要

脐者,神阙也,为脐针疗法的独门穴。近年来关于神阙的研究表明,在神阙行中医治疗可以改善微循环、调和阴阳、缓解疼痛等。齐永教授所创作的脐针疗法,打破了神阙宜灸禁针的观点,不仅对失眠、尿失禁、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确切疗效,且亦广泛运用于妇科类疾病。为使脐针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妇科疾病临床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脐针在妇科领域的运用做了总结概括。


关键词

脐针;妇科病;综述

正文


   脐针齐永教授根据对易经的研究理解下创作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以脐部作为施治部位,以平衡阴阳、祛除疾病作为治疗目的1]。脐者,即神阙,又名为脐中、环谷、气舍、维会。《望诊遵经》中提出:“脐之为言齐也,以其当两肾之中,前直神阙......脐也者,人之命蒂也,或谓胎中之息在脐,道家之息在脐。”又张筱衫言:“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由此可知神阙乃人体至关重要的穴位。神阙位于腹部中央,上为中焦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枢,下为丹田、胞宫,同时居于任脉之上,任脉与督脉、冲脉相接,合称“一源三歧”,故神阙与十二经脉相连,联系五脏六腑,具有调节脏腑之阴阳、补虚泻实的功能1]。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供血,全靠脐带输送,此时子体为先天;胎儿足月生产后脐带残端形成瘢痕组织,腹部留下一个局部凹陷的区域即为脐,此时子体为后天。《经穴名的考察》中提到:“神乃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出生之时子体脱离母体,从母体获得真阳,所以脐是先天与后天的连接点,为人体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脐针疗法”在妇科不孕症治疗原理、目的和方法上与国医大师何成瑶老师提倡的“养精育胞”理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中医内、外治相结合的手段来调养肾精,以此增强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女性生育能力,共同促进肾精的调养和生殖健康。

1. 脐针治疗妇科类疾病的理论基础

1.1易医脐针的理论基础

脐针的理论基础源自易经,齐永教授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脐易学理论,并与中医基础理论、脐全息理、脐时间医学理论统称为脐针疗法的四大理论体系,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脐全息理论。所谓全息,就是在小的局部包含整体信息,易经的八卦图、太极图都是重要的全息图。齐永教授认为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他以后天八卦图为参照,以脐为中心,形成脐八卦全息图。以12点钟方向为基点,顺时针一周,八个方位分别为离(心、小肠)→坤(脾)→兑(肺)→乾(大肠)→坎(肾、膀胱)→胃(艮)→肝(震)→胆(巽),此为脐内八卦,八卦的方位与中医中的脏腑相对应,治疗对应脏腑疾病时在该脏腑所在的方位针刺即可。

1.2常见妇科疾病的病机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属中医学中“痛经、经行腹痛”范畴。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气血变化有关,主要病机为经血运行受阻导致的“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的“不荣则痛”2]。周惠芳教授认为痛经的病机多虚实夹杂, 肝郁气结阻滞气血运行,久而化瘀是为疼痛之源,其根本在于肾虚寒凝、胞络不通。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卵巢内卵泡发生生理性或者病理性耗竭,雌激素含量严重不足,从而出现月经改变、潮热、阴道干燥、性欲下降、失眠、疲劳和关节疼痛等症状的病症。中医中一般称为绝经前后诸症”,该疾病与肝肾关系密切,《黄帝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阐明了女性在七七之时这个生理阶段肾气渐衰,机体功能下降。肾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阴阳水火之宅,肾精不足则脏腑功能失调。女子以肝为先天,肾水可以涵木,肾气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最终发展成为肝肾阴虚,肾气虚衰、精血不足是女性围绝经期发病的主要原因。不孕症是指女性在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有性生活且12个月未孕,原发性不孕祖国医学中称为“绝产、绝子”等,继发性成为“断绪”。不孕主要以肾虚为主,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是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本源,肾虚则致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气血失调,胞宫不能摄精成孕。夏桂成教授提出的心-肾-子宫生殖轴调节理论,阐述了心肾在月经周期变化、生殖节律中的主导作用。何成瑶教授提出养精育胞,统治妇科疾病的理论。“育胞”,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育胞”即调理胞宫。

1.3脐针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研究

   通过对常见妇科疾病病机的归纳总结可得知,妇科疾病的病位多为心、肝、肾,主要病机为冲任不调。肝主疏泄,具有调畅全身气机,使其通而不滞、散而不郁,发挥舒畅情志的作用,肝主藏血,亦称为血海,为经血之源,是月经能维持正常周期、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自古“肝为女子之先天 ”之说,妇女以气为用,以血为本,经、孕、胎、产、乳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肝脏对气血的调节。《灵枢·五音五味》亦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表明女子的生理特点多为肝气郁结,精血不足。心为生之本,神之变,心气能推动调控血行,亦能“奉心化赤”。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心与肝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血液的正常运行,调节人体的精神情志。肾主藏精,是主导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之脏,肾中精气充盈则产生天癸,于是女子按期排卵,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肝藏血,肾藏精,肝气疏泄而肾气封藏,二者精血同源,藏泻有节,吴鞠通:“八脉隶于肝肾, 如树之有本也, 阴阳交媾, 生生化化, 全赖乎此。”证实了肝肾在女性生理、病理中的重要地位,肝肾同为女子先天3]。张介宾谓:“冲脉为月经之本也。”冲脉又“血海”,可知冲脉能调节月经及脏腑气血,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又主胞胎,冲脉类似卵巢的功能,任脉相当于子宫的功能,任冲二脉共同维系了女子的月经来潮、妊娠和正常的生殖机能。肾为“冲任之本”,女子冲任二脉, 均始于胞中,肝经循行与冲任二脉相接,协助冲任二脉的正常疏泄。

   神阙居于任脉之上,与督、冲、带脉相通,故其与经带胎产、生殖泌尿系统关系密切。脐当“两肾之中”,肾为水脏,曰“坎”,齐永教授治疗妇科疾病时,其系统本位即“坎位”,妇女之为病多从肾论治,肾阴虚者可用“滋阴三针”(离+坤+乾),肾气不足者可取“补肾三针”(坤+乾+坎)。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心火下降能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能滋养心阳,使心阳不亢,形成水火既济。水火即为阴阳,阴阳亦为气血,心肾则为上下,水火既济则阴阳相交、气血调和、上下相通。“水火既济”法(坎位+离位)属脐针的双针用法,在脐针治疗中上可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下可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妇科类疾病的常用针法。同时,肝气不舒为女性发病的重要病机,故脐针中常加震位,或使用“雷风相薄”法(震位+巽位)调和情志、疏肝解郁。

2. 脐针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2.1痛经

有研究使用脐针联合痛经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脐针使用升阳三针(坎、震、离),与温经汤加减对比疗效,脐针组总的有效率为85.42%,高于对照组的66.67%。有研究用脐针联合隔姜灸作为研究组,与布洛芬组对比后发现,脐针联合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症状,且PGF2a下降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的作用4]。以脐针联合少腹逐瘀汤、艾灸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脐针使用“雷风相薄”、“山泽通气”的手法,痛经症状缓解明显且无不良反应。亦有研究使用脐针配合混元灸,结果发现其能降低前列腺素2α水平, 提高前列腺素E2水平,对比西药优势明显。

2.2围绝经期综合征

   金亚蓓教授善于使用脐针右降四针(离、坤、乾、坎),针刺顺序从离位开始,顺时针行针,最后落坎位,包含了脐针“补肾三针”、“滋阴三针”、“水火既济”针法,在卦意针法中形成“地天泰”卦,具有滋阴补肾、平衡阴阳的作用,在临床中对于肝肾阴虚、虚阳上越的围绝经期症状疗效确切有更多临床案例证实了右降四针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疗效。围绝经期失眠约占同龄女性的1/3~1/2,可归于《金匮要略》中的“妇人脏燥、百合病”。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志症状。毛磊磊通过研究发现,脐针在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潮热汗出 、烦躁、疲倦乏力 、心悸方面优于普通针刺,且能明显缓解围绝经期失眠5]。除此之外,脐针还能改善神经过敏、抑郁、焦虑等精神运动性障碍和心理障碍,该研究还发现脐针治疗能提高E2水平和降低FSH水平,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延迟卵巢功能退化6]。其他例如宣丽华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身痛,其身痛的主要病机为精血不足使肌肉经脉不能濡养,导致“不荣则痛”,脾主肌肉,故取坤位,脐内八卦全息中震对应肝,能调节情志,肝经循行前阴,故取坎、离、震、坤位交通心肾、养肝疏肝。  

2.3不孕症

相关研究发现,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中,使用脐针加雷火灸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最大卵泡直径都较治疗前增加,且都优于对照组。魏金梅单纯性使用易医脐针治疗不孕症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选用雷风相薄,水火既济, 真武三针、补肾三针,以 交通心肾, 疏肝理气健脾为基本法,最终临床有效率为92.68%。有研究认为脐针+艾灸能提高备孕二胎妇女的妊娠率,脐针治疗后血清FSH、LH都较前下降,E2水平较前上升,同时妊娠妇女孕8周时的血β-HCG、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能降低流产率,改善激素水平7]

2.4乳腺增生

   在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治疗中,聂小峰等取艮位、兑位,配合混元灸加针刺双侧太冲、合谷,经治后乳房的疼痛缓解,乳房的质地、大小、硬度等综合评分下降。余希婧将柴胡疏肝散作为对照组,脐针+柴胡疏肝散作为观察组,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乳房疼痛、胁满易怒的情况较前好转,血清E2、PRL、PGE2、BK、b FGF水平下降,LH水平上升,且上升、下降的幅度都超过对照组。证实了脐针辅助治疗可以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激素水平。耿阿丽运用脐针治疗19例乳腺增生患者,运用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法+病位打枪,总有效率为89%8]

3. 总结

   脐针自产生以来运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且疗效显著。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可知,在妇科疾病的治疗当中,脐针多与灸法、体针、中药联合使用,脐针不仅能改善女性的激素水平,调节内分泌系统,还能抑制炎症因子、调节情绪障碍。脐针常用的针法为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既济、补肾三针,通过辨证使用脐针,能达到补肾、疏肝、滋阴、止痛的疗效,对于痛症或是因气滞、血瘀、寒凝所导致的实性病症尤其显著。脐针使用简便,仅神阙一穴即可完成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安全有效,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董志航‚齐永.脐针疗法.中国针灸‚2002;22(8):570

[2]祝彼得.脐带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先天异常[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05):227-228.

[3]齐永.脐针疗法、脐全息与脐诊法[J].中国针灸,2004,(10):70-75.

[4]赵盼,宋素英,佟继铭.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04):333-335.DOI:10.15921/j.cnki.cyxb.2013.04.018

[5]何碧嫦,周惠芳.周惠芳教授以补肾调肝法治疗痛经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9,36(07):679-681.

[7]魏士雄,徐波,刘琼等.探讨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及防治[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03):

[8]李健美.夏桂成教授心(脑)-肾-子宫生殖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J].四川中医,2013,31(07):1-4.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