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
摘要
关键词
肝胆外科;腹腔感染;综合护理
正文
腹腔感染是肝胆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预后带来极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体征状态也较为明显,表现出畏冷、发热,甚至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也表现出感染部位的一些症状,比如因腹腔脓肿而出现局部疼痛,以及消化道吻合口瘘时出现引流管消化液引流出来。相关的研究发现,肝胆外科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的概率达到38-65%之间,在感染菌中以细菌感染为主,约为2/3[1]。腹腔感染不仅会使患者机体受到侵犯,而且影响心理,使得他们产生焦虑,延长恢复时间。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还要进行其他辅助治疗,而一旦腹腔感染必定会对其他辅助治疗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进行腹腔感染的预防及加强护理。综合护理指的是围绕患者围术期开展全面护理,严格检测感染征象,加强无菌操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对减弱腹腔感染的效果,希望对肝胆外科手术带来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22.03-2023.03我院收治的200例肝胆外科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依照当时患者护理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人数分别为90例、110例。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值(62.45±2.61)岁,其中开放性胆囊切除术21例、胃肠吻合术23例、胰切开引流术18例、肝损伤修补术20例、其它8例。干预组:男性62例、女性48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值(62.41±2.59)岁,其中开放性胆囊切除术26例、胃肠吻合术28例、胰切开引流术22例、肝损伤修补术24例、其它1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病史、活检等检查确实需要手术者。②患者未经历过其他重大手术,身体免疫力尚可。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对手术及其恐惧,难以完成治疗者。②术前除肝胆疾病外,并发其他脏器病症,需要多种手术治疗者。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此可以进行相关性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肝胆外科术后常规性护理,包括:①日常护理。为了加强术后免疫力,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和高纤维素食物,体力恢复之前,减少活动量,防止出现切口疼痛和出血;需要药物治疗者,提高用药依从性、规律的观察,若是激发的细菌感染,则选择合理抗菌药物。②加强病情检测。在治疗期间加强脉搏、体温、血压和呼吸情况等的检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腔部位体征变化,避免出现残余感染。③做好相关性预防。针对腹腔感染的诱因开展调查,加强手术室和病房消毒工作,重视伤口细菌感染,进行无菌操作。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的综合护理,主要过程为:①术前综合知识宣教。术前护理人员要针对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腹腔感染情况进行说明,告知患者避免腹腔感染的事项,比如饮食要均匀、多食用高蛋白和纤维素食物,平时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细菌感染几率,告知患者腹腔感染的治疗机制、治疗方法,需要配合的事项,使患者重视腹腔感染,协助医生完成各项预防工作;腹腔感染患者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为此在术前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紧张和郁闷情绪,转移注意力,提高治疗的自信心;术前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发生电解质的絮乱,对于血糖、血压等指标达不到手术要求者,先稳定指标后再手术,防止不稳定因素诱发术后腹腔感染。同时护理人员在术前也要对患者的胃肠进行合理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在必要时给予一定消炎药物,防止术中出现感染。②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对手术室的菌落数进行检测,给予综合消毒工作,细菌数量超标禁止手术;采用DF-医用型空气消毒机取代传统消毒液熏蒸法对手术室进行消毒,降低术中切口感染率;术中对用到的所有器械,包括手术刀、敷料等进行消毒,进行空腔脏器切开前,用医疗纱布做好对患者周围组织的保护,由外向内对切口消毒;低体温是造成术中腹腔感染的重要因素,做好对患者体温的检测,维持在36℃以上,采用减少暴露位置、加热毯加热灯方式保温,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必须加温到37℃以上方可输入,避免体温迅速下降[2]。③术后综合护理。肝胆外科术后是导致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阶段,护理人员应加强预防并做好治疗工作。首先进行补液治疗。对于出现腹腔感染者,迅速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手术情况采取其他措施保证生命体征稳定,对于因感染而休克患者,更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确定腹腔内感染患者,要立刻给予抗感染治疗,若继发细菌感染时,需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对于腹腔囊肿,根据对脓液的检测,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其次要对感染灶进行引流。对于所有的腹腔内感染者,护理人员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对感染灶进行引流,防止感染在腹腔内扩大化,让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对于出现弥漫性腹腔炎患者,由于情况特殊,快速引流非常重要,可以经皮穿刺引流感染灶,而非外科手术,在充分给予抗感染治疗及密切检测病情后,可以推迟24h再进行外科干预。再次要做好体温调节及切口渗出护理。患者发生腹腔内感染后体温会迅速升高,出现高热症状,伴随身体的一系列不良症状,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快速降温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可采取冰敷、擦拭等物理降温法,体温高于38.5℃后给予退热药物;腹腔感染后患者切口渗出量会明显增加,可采用腹压吸引的措施减少渗出量,同时要增加换药的频率,加强切口的消毒工作,始终保持干燥,从外部阻断细菌感染,对于切口愈合较慢的患者,可以将氧化锌软膏涂敷切口等位置,促进切口的愈合。最后做好疼痛护理。腹腔内感染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疼痛是主要的外在体征,护理人员要合理评估疼痛等级,通过心理干预、镇痛药等联合止痛,同时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中,不能统一给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比如对于腹膜透析引起的腹腔炎,可选择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进行治疗,为了提高抗感染的效果,可以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用药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现用药副作用后及时停止给药,根据透析液做细菌培养,再次确定用药类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针对性。
1.3评价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分析:显效——穿刺液细菌培养阴性,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值,腹痛、腹泻、腹部压痛等症状消失;有效——穿刺液细菌培养阴性,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接近正常值,腹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穿刺液细菌培养仍阳性,临床各项指标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分析,计数数据(%)通过x2检验,计量数据(±s)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分别经过相关性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98%,干预组为98.18%,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综合护理对于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治疗效果更好。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n,%)
组别 | 人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对照组 | 90 | 65 | 15 | 10 | 88.89 |
干预组 | 110 | 90 | 18 | 2 | 98.18 |
X2 | 13.163 | ||||
P | 0.000 |
3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内感染的概率较高,与肝胆类疾病本身属性有着极大关系,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为病原菌来自腹腔以外部位,通过血液传播进入腹腔内引发感染,另外一种为继发性腹腔感染,病原菌直接来自于腹腔内,比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及其他空腔穿孔引起的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来自腹腔病变器官,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两种菌种占到了60.3%。肝胆外科患者术后一旦出现腹腔感染,症状部位会发生疼痛感,同时伴有全身的体温升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弱患者免疫功能,同时会诱发其他器官出现感染,有的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必须进行快速治疗并做好相应护理。
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治疗以清除病灶、控制细菌感染及预防复发为主要方向,护理工作因此极为重要。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在患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酌情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外界细菌的入侵;患者术后尚未恢复体力前,应该嘱咐减少活动量,防止切口疼痛,如果使用药物治疗,则应对患者的耐药性进行检测,提高用药依从性,若是手术治疗腹腔感染,更应时刻注意腹腔体征变化,减少手术创伤。传统的肝胆外科手术腹腔感染护理以术后为主,以日常护理、加强病情检测、做好相关性预防等为主,但是很多致病菌是在术前和术中两个阶段侵入患者体内,尤其是术中,只有做好围术期综合护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护理完全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态度,护理人员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制定护理方法,针对不同肝胆外科手术提供差异性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将致病菌进行充分隔离。在术前护理中,综合护理重视疾病宣教和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腹腔感染的预防方式,加强个人卫生及自我管理,提高饮食质量,从而降低术中和术后感染率。很多患者在术前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导致血压飙升、血糖指标不稳定,出现应激反应,这些情况是难以进行手术的,而且在术后康复效果也较差,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和郁闷情绪,通过一定方法转移其注意力,提高治疗的自信心。朱晓军[3]在微创肝胆外科手术中对患者应用了围手术期分级心理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理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结果发现患者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围术期内的血压、血糖等指标波动也减小,术后腹腔感染率得以降低,对于预防术后腹腔感染具有积极的效果。术前对患者机体的调节非常关键,要让患者能达到手术的条件,对于血糖、血压等指标达不到手术要求者,先稳定指标后再手术,防止不稳定因素诱发术后腹腔感染。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胃肠进行合理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使得术后快速康复。除了术前做好护理外,术中综合护理对于腹腔感染的预防也具有重要意义,肝胆外科手术要尤其注意灭菌和消毒工作,对所有器械,包括手术刀、敷料等要进行全面消杀,手术室细菌菌落数要比其他手术更低,同时要做好对患者体温、血压的全面监护,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必须加温到37℃以上方可注入,血压维持在标准值内,防止体征不稳定增加感染的几率。范雪梅[4]对肝胆外科手术引起的腹腔感染提出了具体护理措施,得出术中引起感染的致病菌主要粪肠球大肠杆菌、屎肠球菌,因此对术中严格检测各种细菌的菌落数并进行消杀,患者术后感染概率降低,引流质量得以提高。肝胆外科手术的术后属于感染主要阶段,应该加强综合性护理,首先对于出现腹腔感染者,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并给予抗感染治疗.郭冬梅[5]研究了品管圈活动在肝胆外科术后感染防控及改善预后中的应用,通过规范术后护理制度、培养护理团队、进行循证护理等,患者术后疼痛及各类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降低。术后用药护理也非常重要,若继发细菌感染时,需要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抗菌药物,这样可以精准给药,及时消除炎症。蔡建平[6]研究了替考拉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革兰阳性菌所致腹腔感染中的疗效及安全,与万古霉素的治疗相比,替考拉宁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82%,明显低于万古霉素的29.41%,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治疗和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本着为患者服务的心态,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出现用药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同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和腹腔感染情况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类型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性的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护理,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后,腹腔感染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18%,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88.89%,因此可以在临床尝试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晨晨.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腹腔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19(12):23-24.
[2]王春明,谭洪坤,陈锟灵,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2,28(2):6-7.
[3]朱晓军,刘跃宇.围手术期分级心理护理在微创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2,12(30):3.
[4]范雪梅,刘淑丽.对肝胆外科手术引起腹腔感染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2-3.
[5]郭冬梅,张雁,杨晓翠,等.品管圈活动在肝胆外科术后感染防控及改善患者预后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37(1):9-10.
[6]蔡建平,王亚东,张晓,等.替考拉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