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建

于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342300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2 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接受全程护理模式。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 <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龄脑出血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推广使用。


关键词

高龄脑出血术; 生活质量;并发症

正文


前言

脑出血是众多脑血管系统疾病当中的一种,从患病到发病时间非常短,发病非常急,因而使得此病的致残率高脑出血由于病症重且发病急,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脑出血患者往往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症及并发症[1],病症可在几分钟内就达到高峰期,直接表现会出现剧烈头痛眼睛模糊等症状,甚至会使患者出现失语等典型临床症状,病情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脑出血初期患者看不到任何征兆,极少部分患者会在病症出现的前出现头痛、头晕等情况,但是一般患者会误以为是一般的头痛头晕等情况,由于不在意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存在脑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日常要及时对身体进行排查诊断,若出现相关病症征兆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救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2]目前对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通常是给予药物进行治疗,以便控制患者脑部的出血量与减轻水肿等,对病情更严重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手术等。但是由于脑出血的多发人群为老年人群,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在进行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放松警惕,因此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而言非常重要,可达到加强患者病情的监督和管理目的。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出现比较多的缺陷,全程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其实施责任到位制度,每个患者对应专业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前需要明确其工作范围和职责,在患者入院治疗到出院期间均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该种护理模式在众多疾病的临床治疗领域上均具有积极的实施效果本次研究为分析全程护理的护理效果,选取20201月到2022 1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01月到2022 1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1例,对照组患者最小年龄为65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70.56±2.46)岁,平均体重(58.06±7.42kg。护理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70.23±2.12)岁,患者整体平均体重为(58.70±6.32kg。两组患者均符合脑出血《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诊断指标,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认知障碍等患者排除在外。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打扫病房,确保病房的干净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进行用药。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跟医生反馈并进行干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禁止患者进食不利于身体恢复的食物,手术6小时内禁止患者进食。

护理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主要包括:(1)完善医院的护理人员责任制度,在患者入院后指派专门的责任护士接待患者,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入院手续在患者入院时,以微笑服务对待患者,积极的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详细的记录患者刚进入医院时的身体状况,并做好标记区分。给患者讲解院内基础设施和制度,了解并及时疏导患者的紧张心理,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及患者家属此时的心理情况,对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耐心回答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每一个问题。(2)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知道如何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医护人员,以此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告诉患者家属在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家属如何帮助患者[3],如何对患者进行照料;为患者家属讲解过往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此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病治疗的信心,降低不良情绪对病情恢复的影响。3多方面护理干预,如饮食护理,引导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六小时后清醒的状态下适量用温开水,以缓解治疗的病痛,对病情的恢复有帮助,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呕吐的症状,若没有呕吐,可以进食高营养食物,食物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在饮食上以清淡逐步加重,食物搭配以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若患者的病情还不稳定,需要将患者的各个肢体放置在功能位,实施简单的搓、捏按摩等肌肉活动,每次活动610此次为适宜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被动康复运动,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协助并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抬起、挺胸、翻身等运动。(4)病房内的温度控制,调整病房内的空调温度,利用空调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等,给患者的病房制造良好的气温和环境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照料,观察患者是否出汗,若患者出汗时需要运用消过毒的毛巾进行擦拭病房内在特定时刻需要通风,当天气转凉时,告知患者注意进行保暖。5在脑出血患者没有特殊病情下,为了有助于患者进行活动,适当将床头抬升至30度倾斜角,以方便对肺部感染进行控制针对能够自由活动的患者,引导其自行进行康复活动。(6)由于患者受到病症及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干扰,有些患者及患者家属会对病情的治疗出现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通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4],提升患者的自信心,患者的自信心强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后相关疾病的应急操作知识培训,让家属知道如何进行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照料,避免患者家属在患者出现进行不良状况时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以此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存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

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满意。

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含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等病症的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进行实验的两组数据记录到SPSS21.0系统采用T检验(计量)与卡方检验(计数))进行检验,若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有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过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消化道出血

褥疮

总发生率

护理组

35

128.56

128.56

00.00

25.71

对照组

35

25.71

38.57

38.57

822.86

卡方





4.200 

P





0.040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护理组

35

1851.42

1440.00

38.57

3291.42

对照组

35

1337.14

1234.28

1028.57

2571.42

  卡方





4.629 

P





0.03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 <0.05详情见表3

3 生活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疼痛

生理功能

活力

总体健康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

35

50.12±1.17

64.13±1.14

51.23±2.25

62.15±1.14

54.21±1.21

63.25±1.23

53.26±1.21

70.24±3.15

护理

35

50.35±1.12

71.45±1.23

51.41±2.25

71.14±1.23

54.23±1.31

71.18±1.24

53.68±1.31

81.28±3.17

t


0.840

25.823

0.335

31.714

0.066

26.861

1.393

14.615

P


0.404

0.000

0.739

0.000

0.947

0.000

0.168

0.000

 

3讨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由于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的群体,因此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得到关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心脑系统疾病是脑出血,此病的病症发生突然、快速,具有高致死率,一旦发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不然会导致患者得不到治疗而死亡

目前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5],药物治疗是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病症程度较为严重,即便是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也会在治疗后出现不同的功能性障碍,因此无论是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干预上,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传统的护理干预主要是进行康复环境的服务,病房环境的整理等,护理服务还是存在较多的不足,如进行护理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对于患者出现的紧急状况不知道如何应对等。随着护理模式的逐渐进步[6],护理制度得到逐步完善,全程护理得到关注,全程护理主要是先采取责任到位制度,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对应的工作职责,使患者与每个患者之间形成责任绑定的关系,对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的效果,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全程护理能够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以便患者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高,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全程护理的医护人员在患者即将出院时,将患者家属召集在一起进行出院后健康知识宣传,使得患者家属在患者出现对应情况时知道如何进行处理,以及在日常照护当中如何对患者进行照料,使患者在出院后身体恢复得更快。

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症症状都有改善,但是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程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无论是对患者病情的管理还是患者生活的管理都能够实现责任到人制,使得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能够较为周到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做出对应的护理干预计划,降低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使护理干预更有效。并且,经过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全程护理模式具有较高实施可行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高龄脑出血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左冬梅.全程护理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22,24(7):41-44

[2] 李新民.全程护理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2):120-121

[3] 何丽华,彭小英.全程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64-65

[4] 景晓鸽.全程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1):217-218

[5] 莫晓平,周月梅,梁琴珍.高龄脑出血术后全程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1):87-90

[6]  谢婧,吴利娜,王于飞,张佩.高龄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1035-10361039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