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李耀华1 罗建江2

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现况表明,尽管已有多种治疗手段,但全球哮喘患者数量仍在增加。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和对急性发作的有效控制。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优势在于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旨在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以期显著提高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

正文


1. 绪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1]近年关于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医将支气管哮喘归为“哮病”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宿疾内伏,常因感受外邪或其它因素而诱发。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通过调整机体平衡,改善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2.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归于哮病范畴,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附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素问·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指出水饮津液的纳入、输布、代谢过程以及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哮喘的发病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诸病源候论》曰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虚不能运输精微,肾虚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化饮成痰,内伏于肺,成为发病的宿根根本因素在于肺脾肾三脏虚损[2]

近代医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通过临床研究对支气管哮喘有了更深的理解。毕伟博[3]认为枢机不利是哮喘发作的关键杨烈[4]认为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病机为“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提出从“气、痰、瘀”论治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晁恩祥[5]认为哮喘发病时应疏风宣肺未发时应扶正固本的理念,并以立论,认为其病机为“风盛痰阻”吴银根[6]主张“命门”理论,指出哮喘发作命门与肾阳的变化相关,命门火衰,肾阳虚,阴寒盛是哮喘发作的病机覃骊兰等[7] 总结出气机不畅上逆是引起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

3.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主要基于病理生理学机制,认为它涉及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道炎症:哮喘的气道炎症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尤其是TH2型)以及气道上皮细胞。这些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白三烯、组胺、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和趋化因子,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黏液分泌增加 。2.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如过敏原、病毒感染、冷空气、运动等表现出异常的过度敏感性,导致气道收缩和症状加剧 。3.气道重塑:长期的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结构的改变,包括上皮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上皮下纤维化、气道平滑肌的增生以及血管新生等,这些改变进一步加剧了气流受限。4..神经调节异常:气道的神经调节失衡,如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也参与了哮喘的病理过程。神经肽如P物质、神经激肽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可增强气道的炎症反应和气道平滑肌的收缩 。5.遗传因素:哮喘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多个易感基因与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关,如ORMDL3、GSDMB基因,以及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如IL-4、IL-13等 。6.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吸烟、感染等,这些因素可以作为诱发因素或加重哮喘症状 。7.肥胖:肥胖被认为是哮喘的一个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能与炎症介质如瘦素、脂肪因子和血清IL-6有关[8-10] 

4.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4.1. 药物治疗:这是哮喘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以及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特布他林,用于缓解急性症状。对于难治性哮喘,可能还会使用生物制剂如抗IgE抗体奥马珠单抗。缓解药物:用于快速缓解哮喘症状,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短效抗胆碱药物(SAMA)。长期控制药物:用于减少气道炎症和防止症状的发生,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4.2. 附加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哮喘,可能需要附加治疗,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和茶碱类药物。

4.3. 教育与管理: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避免诱发因素,制定哮喘行动计划,以及定期监测肺功能。

4.4. 紧急治疗: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可能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严重时可能需要急诊治疗,包括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氧疗等。

4.5.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如哮喘由特定原因引起(如支气管结构异常),可能需要手术治疗[11-14]

5.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方治疗

5.1中药内服: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辨证施治原则,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例如,观云武蕾[15]发现在治疗痰热蕴肺证哮喘患者过程中应 注重清热化痰、理气降逆、扶正固本服用清气化痰丸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杨玉萍[16]提出从肺虚、 脾虚、肾虚及肝郁与痰瘀的角度论治,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及病症,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刘菊华等[17]研究发现黄龙止咳颗粒可以降低炎性细胞的数目、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改善哮喘大鼠的疾病状态。金海浩等18研究发现联合桑菊饮加减能显著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

5.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机体的气血平衡和内脏功能。常用穴位包括肺俞、定喘、风门、天 突等。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刘亦琳等[19]认为针灸可通过调整促炎与抗炎蛋白的表达、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活动从而降低气道阻力、减缓气道重塑等机制对哮喘进行干预

5.3穴位贴敷:在某些特定穴位上贴敷药物,如白芥子、细辛等,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常用于哮喘的预防和缓解期治疗。孙文静[20]通过研究发现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中药治疗。

5.4推拿治疗: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效果。王晓丹等[21]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能够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减少发作次数,延长发作间隔时间

5.5艾灸:使用艾条或艾绒在特定穴位上进行温和的热刺激,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适用于寒哮证的治疗。

5.6拔罐: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哮喘症状。

5.7耳针和耳穴贴压:在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通过耳部与脏腑的联系,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和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6.小结与展望

    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势在于其快速缓解症状和对急性发作的有效控制。西医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气道炎症。但西医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可能伴随药物副作用,且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的特点,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通过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调整机体平衡,改善症状。然而,中医治疗的局限性在于疗效评估困难,治疗周期较长,且对于急性发作的控制力度可能不如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价值在于能够结合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在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西医药物快速控制症状,同时运用中医方法调理身体,减少复发。在慢性持续期,中医的整体调理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通过中药的辅助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2] 姚丽敏, 高丽.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35(0 01):43-46.

[3]毕伟博,姜旻,王济,等.呼吸枢机论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5930-5934.

[4]杨福双,王烈,孙丽平.国医大师王烈运用十君子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09):4175-4178.

[5]孙程辉,姜之炎.晁恩祥国医大师苏黄止咳颗粒治疗儿童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10):2421-2423.

[6]周锴.吴银根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拾粹[J].河北中医,2020,42(08):1138-1141.

[7]覃骊兰,银梓行,顾嘉琪,等.基于“病机杂合理论”的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探讨[J].广西中医药,2023,46(04):44-46.

[8]屯妮萨古丽·艾买提江,李改茹.免疫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4,40(05):465-471.DOI:10.13423/j.cnki.cjcmi.009682.

[9]Silva D C N ,Malagutti C B ,Ladeira D C M J , et al. Pathophysiology of 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sthma: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24,19(4).

[10]赵宁生.重症哮喘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4):127-130.

[11]林苏杰,王芳,郝月琴,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12):1406-1408.

[12]火鸿敏,杨耀芳,董嘉天,等.基于《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构建支气管哮喘个体化用药知识库[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0):1181-1185.

[13]史婧,金美玲.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23,44(19):20-26.

[14]张杰.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2):31-33.DOI:10.16286/j.1003-5052.2022.12.012.

[15]观云,武蕾,彭飞飞,等.清气化痰丸加减联合丙卡特罗治疗痰热蕴肺证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4,37(14):74-78.

[16]陈婷婷,黎国庆,杨玉萍.杨玉萍治疗哮喘缓解期经验浅析[J].江西中医药,2020,51(08):25-27.

[17]刘菊华,辜建伟,胡泉,等.黄龙止咳颗粒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干预效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05):749-755.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5.014.

[18]金海浩,朱曼.桑菊饮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9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07):97-99.

[19]刘亦琳,徐桂兴,黄柳杨,等.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22(08):955-963.

[20]孙文静,王品.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4,43(04):356-361.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4.04.0356.

[21]王晓丹,李苗秀,井夫杰.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23,19(12):225-229.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