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观察
摘要
关键词
头痛;睡眠质量;天麻钩藤饮;生活质量;针灸;疼痛评分
正文
在临床,头痛属于神经内科中的多见病。在中医学中,患者出现头痛方面疾病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内伤因素、外感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异常,并且气血失调、脑窍失养、脉络不通等多种原因影响而发生有关疾病[1]。头痛会导致患者发生头部的胀痛、抽痛、刺痛,并且导致眩晕、呕吐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2]。尽管常规治疗伴随一定效果,但是具有的复发率相对较高,本文站在中医的角度,通过针灸、天麻钩藤饮对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78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48±2.23)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34.36±1.12)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天麻钩藤饮。组方:藁本、川芎、天麻各10g,茯神、蔓荆子、野菊花各10g,钩藤15g。根据症状进行药物的加减:对于疼痛位置更接近前额者:白芷10g;癫顶痛者:藁本5g、吴茱萸6g;头痛严重者:地龙9g、3g全蝎;眩晕者:石菖蒲10g、石决明15g、2龙骨20g和牡蛎20g。每天1剂,水煎后留汁300ml,2次/d。
观察组:天麻钩藤饮(同对照组)+针灸,针灸的具体操作:对于内伤疼痛的患者,利用毫针泻法,针灸足阳明经穴、足少阳经穴、督脉经穴;主线为百会、头维、凤池;对于阳明头痛者,加上星、合谷、印堂、内庭、攒竹;对于少阳头痛者,加足临泣、外关、率谷穴;对于痰浊头痛者,加丰隆、阴陵泉、太阳穴;对肝阳上亢者,侠溪、太冲、太溪穴;对于瘀血头痛者,加内关、膈俞、阿是穴、血海穴;对于外感头痛者,针灸督脉经穴、足太阳经穴、手太阴经,主穴为列缺、风池、百会、太阳穴。对于内伤头痛者,加头维穴;针对风热头痛者,加大椎穴、曲池穴;针对厥阴头痛者,加行间、四神聪、内关、太冲穴;对于风寒头痛者,加风门穴;对于头痛虚症者,加风池、足三里、百会穴;对于肾虚头痛者,加肾俞、悬钟、太溪穴;血虚头痛者,肝俞、三阴交、脾俞穴;对于急性头痛者,每天施针1~2次,每次留针30~60h;慢性头痛者,1次/d或者施针间隔1天1次,每次30~60h。半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头痛情况[3]:记录两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评分(VAS,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2、睡眠质量[4]:用PSQI评价,分数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
3、治疗效果[5]:显效:症状显著改善,且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症状缓解、发作次数减少;无效:头痛症状加重或未缓解。
4、生活质量[6]:通过头痛生活品质问卷评估,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头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头痛情况对比(`x±s)
分组 | 例数 | VAS评分(分) | 持续时间(h/次) | 发作次数(次/月)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9 | 5.63±1.52 | 2.17±0.47 | 6.73±1.56 | 2.47±0.72 | 7.81±1.85 | 3.02±0.75 |
对照组 | 39 | 5.51±1.44 | 3.03±0.61 | 7.15±1.52 | 4.04±1.16 | 7.64±2.01 | 4.74±1.01 |
t值 | 0.352 | 5.623 | 0.412 | 4.302 | 0.552 | 4.80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组间对比(P<0.05)。见表2。
表2 睡眠质量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 例数 | 催眠药物 | 睡眠效率 | 日间功能 | 睡眠质量 | 睡眠时间 | 睡眠障碍 | 入睡时间 | 总分 |
观察组 | 39 | 1.02±0.03 | 1.62±0.01 | 1.82±0.07 | 0.10±0.02 | 1.23±0.05 | 1.13±0.06 | 1.04±0.02 | 7.96±0.26 |
对照组 | 39 | 1.65±0.12 | 1.82±0.06 | 2.32±0.07 | 0.63±0.07 | 1.56±0.10 | 1.31±0.15 | 1.72±0.13 | 11.01±0.70 |
t值 | 5.320 | 4.502 | 3.521 | 4.502 | 4.503 | 5.201 | 4.302 | 5.201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 治疗效果比较
组间对比(P<0.05)。见表3。
表3 治疗效果对比(n,%)
分组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9 | 27(69.23) | 9(23.08) | 3(7.69) | 92.31(36/39) |
对照组 | 39 | 16(41.03) | 13(44.83) | 10(25.64) | 74.36(29/39) |
X2值 | 13.526 | ||||
P值 | <0.05 |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间对比(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 例数 | 情感功能 | 功能障碍 | 功能限制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9 | 71.71±6.13 | 84.11±5.65 | 65.73±6.21 | 85.31±6.42 | 58.10±5.24 | 78.32±6.04 |
对照组 | 39 | 71.22±5.75 | 77.32±5.51 | 66.48±6.01 | 77.42±6.28 | 57.53±5.10 | 65.82±6.11 |
t值 | 0.325 | 5.201 | 0.241 | 4.302 | 0.521 | 5.30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临床导致头痛的原因比较多,如颅内出血、高血压脑病等早期症状加重的情况,患者不但会存在头痛情况,也会存在视力减退、肢体运动障碍、呕吐恶心、肢体感觉障碍等,一定要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眼底等检查[7]。临床西医主要治疗方式为口服药物,尽管可以短暂性消除头痛症状,但是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中医学表示,患者出现头痛的原因为五脏精华缺乏,不通而痛,属于头痛的发病机制。刚患病为头痛,长此以往为头风,外感为实证;内伤头痛中的多数为虚症,如脑后疼痛上面发展到癫顶,而下面与颈项连接,大部分是因为风邪对太阳经侵袭,郁结不消散而引起;左边和右边的头角和耳部出现疼痛,多数属于热邪潜伏于少阳经处;右侧偏痛者属于湿痰夹热,疼痛偏向左边者属于血虚兼风,气血不通畅属于上述疼痛出现的病理原因[8]。中医学中治疗头痛的方式比较多,如针灸疗法、中药汤剂等,均为常用的头痛治疗措施,其中针灸疗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9]。在本次研究中,首选对头痛进行虚证、实证的辨证,随后采取相应的针灸方法治疗,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两种分型,临床对于外感头痛治疗过程中主要为实证、风邪者,坚持治疗原则为祛风通络、止痛;对于内伤头痛为虚实均存在着,中医治疗原则主要是疏通经络、调补气血,同时对于痰浊上蒙、瘀血阻络的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原则;针对血虚症、肾虚症患者,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滋养脑髓且疏通经络。根据经络进行穴位的选择,同时针灸在辨证分型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远端、局部的原则。针灸治疗头痛所获得的效果如何与病种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的外感头痛并没有较大的辨证难度,而且治疗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且内伤头痛采取针灸的效果会因为疾病而存在一定的差异[10]。针灸在以下病种针灸治疗后存在良好效果,如某些五官科病症头痛、神经衰弱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等,利用针灸马上缓解或者立刻停止上述病症引起的疼痛,多数的患者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即可治愈,同时会有效改善其胃肠功能、食欲、体力、睡眠等。同时在对头痛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过程中,治疗者需要重视时令节气的改变,如冬至、秋分、春分、夏至等时令疾病存在较高的转化可能性。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告知患者重视饮食方面的调整,不可进食海鲜、猪头肉、鲤鱼、鹅肉、公鸡,防止出现加重病情且阻碍疾病康复的情况[11]。在针灸期间,对头颈部针灸期间需采取浅刺、斜刺的方式,避免在有血管的位置进针,在针刺期间禁止应用过强的方式治疗[12]。而且治疗者不可以单纯的根据过去治疗的经验、主观臆断对患者治疗,应该以治疗原理为基础,坚持中医学术观念辨证治疗患者。
另外,本研究所应用的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属于经典的平肝潜阳的方剂,其中的天麻存在通络、祛风、平抑肝阳的效果;野菊花疏风清热、清肝平肝;川芎可祛风止痛、活血行气;蔓荆子可疏散风热,利用轻浮上行将头痛、头昏的情况有效改善;藁本具有止痛、祛风散寒的效果;夜交藤可以祛风通络、养心安神;茯神可养神安心、利水消肿[13]。诸药合用存在清热息风、平肝潜阳的效果。并且按照头痛的程度、部位、眩晕与否进行药物的调整,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现代的药理学研究表示,天麻钩藤饮存在抗惊厥、镇痛、镇静等效果,可以对大脑神经细胞有效调节、保护,促使血液循环的改善,同时也证实此方可以使患者的头痛情况有效改善[14]。本研究结果证实,头痛经过联合治疗后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总之,临床在对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针灸+天麻钩藤饮治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睡眠,同时提升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俞虹,陈锦红,王玲,刘萍萍,吴涢婷,郭志清.天麻钩藤饮基于HPO轴治疗肝阳上亢型经行头痛的机制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168-171.
[2]李媛媛,衡思巧.平肝潜阳穴位贴敷+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11):180-183.
[3] 丁志欣,张理,石志坚.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对H 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ADMA水平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23):84-87.
[4]杨颖,沈元良.天麻钩藤饮联合“逆针灸”开四关法对高血压前期围绝经期妇女血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0):0135-0139.
[5]陈阳,王喜聪,闫永胜,许静云,朱保.天麻钩藤饮结合针刺穴位按摩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3):433-434.
[6]邢军彪,和会静,王妙,李静,崔静娜.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3,32(14):95-98.
[7]宣方杰,王碧浪.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1):36-39.
[8]周志伟,周娟.天麻钩藤饮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脑部血流速度的作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0):105-108.
[9]陈楚楚,陈良富,许彤.六味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益寿宝典,2022(13):0058-0060.
[10]赵燕,张芬芬,王玉.天麻钩藤饮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2,44(10):1112-1116.
[11]孙荣林,闫晓梅.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压变异性参数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23):24-27.
[12]柳威,邓林华,赵英强.天麻钩藤饮干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1):51-54.
[13]段菊花.天麻钩藤饮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1869-1870.
[14]关烽,周猷,粱妹燕.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6):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