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中的应用探讨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冯晓艳

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卫生院 甘肃 武威 7332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与整理2020年7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在健康档案系统中管理的的6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和健康档案资料,对60例精神病患者实施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0例患者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精神病患者的自尊水平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服药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耻感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观察组的自尊水平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服药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中的效果较为明显,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对自身疾病的态度,促进患者睡眠和正常生活得以改善,帮助患者更好的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关键词

精神病;心理护理;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感

正文


     精神病主要是指一个人由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状态、异常行为、人格特点等,是未能按照正常的、社会认可的合适方式表现出来的,导致患者本身和社会产生不适应反应的一种疾病[1]。精神病主要是由于心理机能失调、遗传因素、应激因素、儿童期创伤、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导致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忧或恐惧、思维混乱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悲伤或沮丧、无故疲劳、过度愤怒、暴力倾向等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家人的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严重影响[2]。临床中通常为精神病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治疗,但治疗周期较长,多数患者需终身用药,极易导致患者负面情绪加重,导致病耻感、自尊心下降、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3]。因此,在治疗精神病和后期持续药物治疗中配合相应的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以往一般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虽能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但对出院以后患者未能及时随访管理,使得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尊水平方面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提倡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护理措施,更好的起到预期护理目的。为了分析心理护理用在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中的效果,本院慢病管理科精防专干对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展开了不同护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使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对健康档案系统中管理的60例精神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65岁,均值(42.15±3.69)岁,病程1-11年,平均(5.25±2.13)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66岁,均值(42.13±3.71)岁,病程1-10年,平均(5.23±2.10)年。统计学处理两组的资料(P>0.05)组间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本研究开展之前,60例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所有内容展开了详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研究均在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下通过。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和检查均符合“精神病”相关诊断标准[4]②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此次护理研究;③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④无心肺肾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⑤均在本院接受定期复查和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较为严重的内分泌疾病或免疫机制障碍性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聋哑人或认知功能不全患者;④严重的自杀或伤人倾向;⑤中途转院治疗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即患者入院后通过口头交流形式交代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和不解等。

观察组患者联合心理护理干预:(1)家属护理健康用药指导: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规律的门诊随访计划,监测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针对病情稳定但仍需持续管理的情况。指导患者家属通过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设定服药提醒等方式来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指导患者家属通过设定奖励机制以鼓励按时服药,同时制定相应惩罚策略以促使其改善行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随访心理管理:患者出院以后留下其联系方式和微信,包括家属的联系方式,通过定期电话、微信、上门随访等形式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使用一对一交流谈心、转移注意力疗法、语言鼓励安慰、指导患者通过放松疗法和深呼吸锻炼等方式纾解患者的情绪。还可以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同伴教育等方式要求患者或家属参加,通过这种团体活动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强化患者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促使患者准确、客观认识自身疾病,减轻负面情绪的发生。在随访的过程中,护士还可以诱导患者通过倾诉甚至哭诉的形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宣泄其内心的不满。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使用认知疗法舒缓患者情绪:基于其家族史、当前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以及既往发病史等评估患者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情绪波动等,评估患者的主要问题;家属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给患者布置日常家庭作业和练习,以便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应对技巧的练习,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护士随访时或可以指导家属与其共同回顾治疗过程,总结治疗经验,让患者明确自身的积极改变,更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护士在这一随访过程中,还应重视患者家属心理的疏导,护士可以通过打电话、发微信、分享文章或专家视频讲座等方式开展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在和患者交流的时候教授一些与精神病相处技巧,更好的减轻家属的负面情绪,促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至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去。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感评分、自尊水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耻感评分。(1)自我效能感评分:采用自我效能感评分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1~10分,自我效能感很低,甚至有点自卑。10~20分,自我效能感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20~30分,自我效能感较高。30~40分,自我效能感非常高。(2)自尊水平评分:采用自尊水平量表(Self-Esteem-Scale,SES),10-24分:自尊水平较低,25-35分:自尊水平正常,36-40分:自尊水平较高。(3)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0-21分,分数越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4)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5)病耻感评分:采用病耻感评分量表(Substance Use Stigma Mechanisms Scale,SU-SMS),共包括13个条目的内在病耻感和11个条目的外在病耻感,均为正向条目,分别计为1〜5 分,总分24〜1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耻感越高[5]

1.4统计学软件

采用 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家属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X2检验;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自我效能感评分、自尊水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耻感评分)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家属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

两组精神病患者护理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两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n/%)

组别

完全依从(n)

 部分依从n)

完全不依从(n)

服药依从性

家属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30)

8(26.67)

12(40.00)

10(33.33)

20(66.67)

22(73.33)

观察组(30)

12(40.00)

15(50.00)

3(10.00)

27(90.00)

28(93.33)

X2




4.812

4.320

P值




0.028

0.038

2.2 自我效能感评分、自尊水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

    两组护理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自尊水平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睡眠质量评分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组别

自我效能感评分

自尊水平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30)

15.24±2.13

18.50±3.26

20.02±2.56

24.15±3.56

13.62±2.15

10.02±1.56

观察组(30)

15.25±2.15

23.62±3.33

20.05±2.55

27.98±3.67

13.60±2.20

7.05±1.03

t值

0.015

6.712

0.050

4.556

0.042

9.525

P值

0.936

0.001

0.962

0.001

0.965

0.001

2:两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自尊水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分)

2.3 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耻感评分

    两组护理前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组别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病耻感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30)

60.25±3.89

52.25±2.15

55.25±3.33

51.23±2.62

36.59±4.15

31.12±3.20

观察组(30)

60.26±3.90

46.01±1.95

55.26±3.35

45.05±2.32

36.60±4.17

25.56±2.69

t值

0.013

11.150

0.015

9.563

0.012

8.156

P值

0.995

0.001

0.992

0.001

0.995

0.001

3: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耻感评分(分)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6],随着生活环境、社会压力、生活压力的增加,当前临床中精神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的趋势,精神病的发生对患者身体、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和影响[7]由于不正常心理的影响或受到精神症状的支配会导致一系列冲动、过激、危险自杀自伤等行为的出现,大多数被攻击者的身体、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精神病患者患病后无法很好的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发病时甚至会出现自虐、自杀等行为。据统计,精神病最大的伤害就是自杀或伤害他人,会给他们的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甚至需要一个人完全陪同、看护精神病患者,降低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水平,影响家人的工作和生活[8]

    临床中通常为精神病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控制和治疗,能稳定患者病情,减少一系列危险行为的发生。但由于患者需要反复往返医院接受复查和取药,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正常生活受影响、经济负担加重,影响患者情绪与心理,不利于药物治疗效果的提升[9]。所以,在精神科中对精神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以往常规护理措施虽能起到对症护理的效果,保护患者的安全,但对于疏导患者心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强化患者自尊水平等方面的效果不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精神科护理中提倡结合精神病患者实际情况、心理特点和护理需求选择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巧,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言语沟通、‌情感支持、‌行为干预等),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过程‌。心理护理旨在帮助病人在出院以后、家庭生活和社会中获得最适宜的随访管理,家属护理健康用药指导,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帮助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更好的疏导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促使患者向医护人员倾诉,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信任度,规范患者的用药行为,强化患者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减轻其负面情绪与心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病耻感,促进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改善[10]此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显示,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病耻感评分均得以很好的降低,而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自尊水平评分、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进一步说明了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规范患者用药行为,减轻其由于疾病导致的一系列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建议在日后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朱娥,谌一凡,伍甜甜,等.基于中医情志护理的持续沟通联合耳穴压豆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3(08):1455-1459.

[2]陆金红,戴春兰,沈秀兰.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团体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心理月刊,2023,18(15):107-109+137.

[3]王慧敏,肖贵,朱志娟.团体人际关系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病耻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03):120-121+124.

[4]赵丹丹,胡修英,刘冰.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团体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3,18(22):143-145.

[5]张海霞,孙素影,刘倩影.积极心理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在眩晕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16):141-143.

[6]陈金鹰,林艺佳.认知性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8):133-135.

[7]王洁.基于语言沟通的心理护理模式用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3,18(10):144-146.

[8]潘崇崇,张汶汶,姜晓阳,等.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08):86-88.

[9]杨杰,陈岚,韩洁.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模式的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03):114-116.

[10]林英.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0):1901-1903.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