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

期刊: 健康与美容 DOI: PDF下载

贾春杰 孟倩香(通讯作者)侯蕾 张蝶 许静静

西安市中医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

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4月-2024年4月期间内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如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取得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针灸;康复护理;中风偏瘫;生活质量

正文


中风偏瘫患者常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度。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偏瘫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衡密切相关[1]。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护理则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24-20244月期间内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含50名,男26名女24名,年龄范围5275岁,平均年龄62.42岁±3.08岁)与观察组(含50名,男27名女23名,年龄介于5375岁之间,平均年龄63.15岁±3.8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所有入组患者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均已签署知情同意文件,确保了研究的伦理合规性。本研究也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全面知悉和正式批准,确保了研究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1.2 方法

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针灸治疗方法

针对中风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主要包括头针和体针两种方式。头针治疗时,会在患侧的运动区域进行针刺。而在体针治疗中,则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以及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特别是风池、曲池、手三里、合谷、伏兔、外关、内关、三阴交和阳陵泉等关键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调整针灸方案[2]。治疗频率为每日一次,每次持续20分钟,连续7天构成一个疗程,总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干预。

1.2.2 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护理方面,鉴于患者常面临多种语言障碍,护理人员需积极介入,帮助患者管理情绪,并通过示范口型、引导复述等方式,耐心提升患者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方面,则包括上肢、下肢、腰部及翻身等多个方面的训练。上肢训练包括紧握双手、外展拇指、前伸双臂,以及用健侧手臂带动患侧进行活动,同时适当按摩上肢肌肉。下肢训练则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手握住床架,通过健侧下肢的辅助,逐渐提升患侧下肢,进行抬离床面的练习[3]。腰部训练要求患者双足并拢,双膝屈曲90°,尽量挺直腰部并上抬。翻身训练则指导患者上抬双臂并紧握双手,使身体呈90°,并学会根据需要向一侧翻身,保持同侧下肢在上。

每项训练单次时长为15分钟,每日进行一次,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时间和频率。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进行比对和分析。其中,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量表(GQOL-74)来衡量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状况。此量表涵盖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四大方面,每项均转换为0100分的标准分数体系,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肢体活动能力得以恢复。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肢体活动能力逐步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仍缺乏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将显效与有效的患者例数相加,再除以总例数,最后乘以100%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0.0软件作为主要工具。计量资料的结果采用标准的t检验和均值±标准差的形式展现,而计数资料则通过卡方检验(χ²)和百分比(%)来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对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比对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表1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对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31.36±2.62

53.06±1.22

观察组

50

31.05±2.25

68.35±2.59

t

-

0.634

37.764

P

-

0.527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40.26±2.12

56.35±5.05

观察组

50

40.15±2.35

70.46±4.62

t

-

0.246

14.577

P

-

0.806

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两组评分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看表3

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分)

社会功能(分)

心理功能(分)

物质生活状态(分)

观察组

50

83.18±1.42

84.51±2.02

80.16±2.32

81.15±2.31

对照组

50

78.07±2.13

72.08±2.41

68.21±2.52

75.86±2.15

t

-

14.115

27.951

24.669

11.853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220.44

260.52

20.04

480.96

对照组

50

180.36

240.48

80.16

420.84

χ2

-




4.000

P

-




0.046

2.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对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评分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5

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对[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50

2448.00

2142.00

510.00

4590.00

对照组

50

1734.00

1836.00

1530.00

3570.00

χ2

-




12.500

P

-




0.001

3 讨论

中风偏瘫作为一种在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特点显著且令人担忧。该病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4],这使得预防和治疗都面临一定挑战。发病过程往往急速且突然,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症状,这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群是中风偏瘫的高发群体。这一年龄段的人群通常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责任,因此,一旦发病,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5]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中风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是常见的早期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更严重的问题即将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6]。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症状的出现还预示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危害,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在此前提下,需找出对中风偏瘫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中风偏瘫的治疗手段多样,除了常规的药物、物理及作业治疗,还包括传统康复治疗及中医针灸疗法,针对患者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精选针灸穴位[7]。如下肢障碍者,针灸阳陵泉、足三里、血海、环跳等穴;上肢障碍者,则选取外关、曲池等穴;对于语言障碍患者,则针灸头部反射区相关穴位。这种针对性的针灸治疗,不仅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加速功能恢复,还能改善认知障碍,增强意识,助力语言功能复原,逐步使患者重拾正常活动及语言交流能力[8]。临床实践表明,仅仅依靠针灸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效果往往不够显著。

对这一特点而言,康复护理得到大量关注。在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确保每一项功能性锻炼都精准对应其需求。这种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不仅显著加强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还有效提升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漱和如厕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活动,实则是衡量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将针灸治疗与康复护理干预相结合时,两者相辅相成,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这种综合治疗方法不仅加速了患者的身体康复,更为他们重新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全面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光华[10]研究结论类似。这一进步表明针灸配合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护理则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受损的功能。两者相结合,不仅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提高康复效果。因此,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而言,选择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取得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攀,胡茂文.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疗效分析[J]. 医学论坛,2023,5(8):115-117.

[2] 徐丹. 探讨和研究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8):352-353.

[3] 周勤.康复护理配合针灸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2020,10(16):159-160.

[4] 张瑞婕.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作用研究[J]. 母婴世界,2020(20):206.

[5] 何艳.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的改善效果[J]. 饮食保健,2021(19):130.

[6] 陈锦红.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3):139-140.

[7] 赵静.针灸按摩配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4):114-116.

[8] 刘娜.针灸配合低频治疗仪及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04):123-124.

[9] 饶金梅.针灸联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4,19(S1):172-174+177.

[10] 刘光华.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40(04):398-400.

 


...


阅读全文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