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在中风后遗症康复中的作用
摘要
关键词
康复护理;针灸;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
正文
现阶段我国中风病例总数呈现为高水平状态,已经逐步称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致死率均属于此类疾病的显著特点。此类患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梗阻,使得血氧供应受到明显的影响,促使中枢神经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并累及局部中枢神经功能[1-2]。患者中风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语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口齿不清,难以正常表达等),肢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显著降低等)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降低等)等,对患者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出现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以确保患者病情状态以及预后的改善。以往针对此类患者的干预,主要通过予以其康复训练等为主,但所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针灸则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可通过针对患者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以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恢复脑血流灌注,改善患者病情状态[3-4]。如李文丽[5]等人营养针灸+康复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病情状态及预后。本文将探究分析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在中风后遗症康复中的作用,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对象:中风后遗症患者共100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43-79岁,平均年龄(57.63±3.72)岁,观察组患者共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56.35±3.5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遵循医嘱以及院内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对于患者的病情监测,落实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方法
①康复训练,A.被动肢体训练,主要以肩部,肘部,髋部以及膝部等大关节为主,针对肩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托起患者肘部,开展上臂外展、内收以及上下活动,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避免肩关节邻近肌肉组织松弛。针对前臂:一手向上托起患者手腕,一手托住患者肘关节,针对前臂开展屈伸,内旋等活动。完成后落实手部的被动活动,握住患者手腕,另一首握住患者手指,进行腕关节’手指屈伸活动。针对下肢:首先落实髋关节屈曲活动,完成后一手放置于患者膝关节部位,另一手放置于患者髋部,开展被动的左右旋转。最后开展小腿活动,协助患者完成足背屈以及旋转运动。B.主动肢体训练:协助患者开展坐位平衡训练,首次坐起时患者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而可适当抬升床头,逐步过渡为坐位训练,直至其能够适应后,再开展评估以及耐力训练。完成后协助患者开展动态站位平衡训练,以及床旁步行训练,引导患者双腿交替向前卖不,控制身体中心,结合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开展转身,上下楼梯等康复训练。
②语言功能训练,A.引导患者开展鼓腮,撅嘴等功能训练,以锻炼其口腔发音器官,B.完成后指导患者应用动词产生,单子产生,描述,复述等训练,以改善其口语表达能力。C.护理人员在落实手部消毒工作后,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对患者面颊内外侧以及颈部喉结部位旁的上下唇肌以及下颌部舌底肌进行按摩,同时利用牙胶震动棒对患者舌部、牙龈以及软硬颚等部位进行刺激,保障其口腔敏感度的提升。D.指导患者朗读单词,短文等训练,以改善其阅读理解能力,每日1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30d。
③心理护理,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心理及情绪状态,予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消除其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为其列举恢复状态优良的病例,树立其早日康复的信心,确保其在干预过程中的配合度与依从性。
③予以患者针灸干预,针对偏瘫患者:上肢取手三里,曲池,合谷,内关,下肢取足三里,承山,环跳,阳陵泉,血海,三阴交等。针对口眼歪斜以及语言障碍患者,取人中,风府,太阳,哑门,下关,拜会,攒竹以及廉泉等穴位,应用0.30mm×45mm毫针,直刺所选穴位,行捻转慢提插手法,以酸胀轻快为宜,得气后留针30min,将艾柱放置于针柄上,每日1次,连续干预4周。
1.3观察指标
1.3.1神经功能状态
采用NIHSS评分评定,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1.3.2生活自理能力
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3.3中医证候积分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为基础进行评定,包括口舌㖞斜,偏身麻木,活动不遂以及言语謇涩。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明显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
1.3.4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2. 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状态
干预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1 两组神经功能()
组别 | 例数 | NIHSS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50 | (14.21±3.19)分 | (12.75±2.88)分 |
观察组 | 50 | (14.32±3.21)分 | (7.18±1.76)分 |
t | -- | 0.203 | 13.467 |
P | -- | 0.793 | 0.001 |
2.2两组生活自理能力
干预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2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
组别 | 例数 | Barthel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50 | (51.46±7.71)分 | (60.89±7.80)分 |
观察组 | 50 | (52.33±7.65)分 | (77.51±8.81)分 |
t | -- | 0.232 | 11.012 |
P | -- | 0.860 | 0.001 |
2.3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组别 | 例数 | 便难排出 | 汗出气短 | 便后乏力 | 肢倦懒言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50 | (2.72±0.40)分 | (1.29±0.26)分 | (2.20±0.48)分 | (1.30±0.27)分 | (2.31±0.69)分 | (1.61±0.42)分 | (2.00±0.50)分 | (1.43±0.22)分 |
观察组 | 50 | (2.69±0.38)分 | (0.79±20)分 | (2.08±0.47)分 | (0.81±0.13)分 | (2.25±0.69)分 | (0.90±0.19)分 | (2.05±0.48)分 | (0.79±0.11)分 |
t | -- | 0.273 | 11.435 | 0.632 | 9.886 | 0.171 | 13.976 | 0.167 | 10.451 |
P | -- | 0.741 | 0.001 | 0.527 | 0.001 | 0.840 | 0.001 | 0.843 | 0.001 |
2.4两组生活质量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4 两组生活质量()
组别 | 例数 | 生理职能评分 | 精神健康评分 | 社会功能评分 | 情感职能评分 | 总体健康评分 |
对照组 | 50 | (19.93±2.89)分 | (12.57±3.59)分 | (4.22±0.97)分 | (7.01±1.22)分 | (10.05±2.06)分 |
观察组 | 50 | (25.76±±3.29)分 | (20.01±4.85)分 | (7.97±1.30)分 | (11.69±2.50)分 | (21.89±2.59)分 |
t | - | 7.112 | 9.157 | 6.859 | 6.128 | 7.257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3. 讨论
中医对于中风的研究历史悠久,在中风病因方面具有不同的观念,自唐宋之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作为中风的主要病因,而唐宋之后,则以“内风”学说作为中风的病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发属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诱发,内伤积损,外受风、寒冷、湿、热等邪气侵袭,加上患者自身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劳累过度等因素的作用,使得风邪夹痰,经络阻滞,气虚血瘀,进而发病,发病后出现口舌㖞斜,偏身麻木,活动不遂以及言语謇涩等后遗症。认为气虚血瘀属于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机,因而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原则[7-8]。
此次研究应用了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对患者进行干预,发现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曹丽莉[9]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该干预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病情状态以及预后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其原因认为:首先针灸疗法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予以患者针刺或艾灸干预,针对特定穴位产生刺激,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状态的效果。此次研究结合了温针灸干预模式,通过针体将艾灸所产生的热力导入对应的腧穴以及经络,充分利用温热效应,达到疏通经络已经调节脏腑的效果。针对患者曲池,阳明经等进行刺激,可达到通达上下的效果,以改善患者肢体麻木以及偏瘫症状。刺激合谷、足三里以及阳陵泉则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补阳益气以及调和气血的效果,使得患者气血得到调节,经气恢复正常,以改善气气虚血瘀状态[10]。三阴交属于足三阴经之会,通过对其进行刺激,可达到益肾生髓以及调补肝肾的功效。而针对性的刺激环跳等穴位,则能够达到疏通内外经气,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同时通过予以患者针灸可对其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以激活神经中枢的反馈调节与大脑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干细胞分化,达到提升正常细胞活性,促进损伤细胞分化补充能够的效果,为患者脑部细胞重组与血液供应提供有力条件,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11-12]。同步配合针对性的肢体被动,主动训练以及语言功能训练,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状态,确保最终干预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俞生,田仁丹.熏洗法辅助针灸及康复训练法对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6):34-37.
[2]徐帮杰,陈彭梦影,胡汉平.推拿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北方药学,2024,21(03):23-25.
[3]徐风敏,李晨,赵景明.糖尿病合并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护理联合针灸疗法应用价值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7):100-103.
[4]蒲静.探讨神阙穴贴敷联合中医临床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系统医学,2020,5(23):111-113+143.
[5]李文丽.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满意率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1(15):55.
[6]梁茂新,高天舒.《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30-331,342.
[7]李宁湉,邓团亮.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在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6):90-91+115.
[8]张莹.研究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老年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84+90.
[9]陈荣林.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4742-4743.
[10]张锐英,黄少姬,李朝辉,等.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0):183-185+192.
[11]董金峰.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1916-1917.
[12]曹丽莉.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在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6):80
...